新灵魂乐传奇人物D'Angelo离世,是方大同生前精神导师

娱乐 2025-10-15 12:29:52

新灵魂乐传奇人物D'Angelo(本名Michael Eugene Archer迈克尔·尤金·阿彻)于美国时间2025年10月14日在纽约市逝世,享年51岁,此前他长期低调与胰腺癌抗争。

他的家人发表声明称,他进行了“持久而勇敢”的抗癌斗争,并请求在歌迷缅怀其音乐成就之际给予家人隐私空间。“我们家族的耀眼明星,此生已为我们黯淡了光芒……在与癌症长期而勇敢的抗争后,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宣布:迈克尔·德安杰洛·阿彻……已于今日(2025年10月14日)被召回家园,告别尘世。”“我们深感悲痛,他只能为家人留下珍贵的回忆,但我们永远感激他留下的那些令人无比动容的音乐遗产。在此艰难时刻,恳请尊重我们的隐私,同时诚邀各位与我们共同哀悼他的离世,并颂扬他留给世界的音乐馈赠。”

据报道,他此前已住院数月,离世前约两周接受临终关怀。

在20世纪末的美国,D'Angelo以《Brown Sugar》《Voodoo》《Black Messiah》三张专辑,开创了Neo-Soul(新灵魂乐) 的黄金时代。他的音乐融合了爵士(Jazz)、放克(Funk)、福音(Gospel)与R&B,以松弛的律动、温柔的人声和灵性的能量,为现代R&B注入了新的灵魂内涵。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出现在2000年代中期的华语乐坛上,方大同(Khalil Fong)成为第一个真正以Soul与R&B为核心美学的音乐人。他的音乐不仅在技术层面借鉴了Neo-Soul,更在精神层面承继了D'Angelo所代表的“灵魂之真”。

可以说,D'Angelo点燃了新灵魂乐的火,方大同用中文把这团火延续下去。

此前,方大同在采访和专辑制作中,多次流露出对D'Angelo与Neo-Soul文化的深刻吸收。

他不仅是D'Angelo的“粉丝”,更是东方乐坛最早成功将其风格转译的音乐人。

例如方大同的《Love Song》《Superman》《Simple Love》《Reason》 等曲,都能听出D'Angelo《Voodoo》时期的律动方式与人声堆叠逻辑。《Orange Moon》整张专辑的编排方式,也明显受到D'Angelo和Erykah Badu那种“温柔、爵士感、低频强烈”的制作美学影响。

两人都把音乐当作“心灵与信仰的表达”,而不仅是流行娱乐。D'Angelo通过福音(Gospel)与黑人传统信仰传达灵性;方大同则通过禅意、佛学、东方哲思找到精神的根。

方大同虽然从未翻唱D'Angelo,但他在多个演出中Jam过类似《Untitled (How Does It Feel)》的groove或人声即兴。

在他心中,D'Angelo代表一种“音乐真实感”的标准。

可以说:“没有D'Angelo,就没有后来的方大同式Soul。”

D'Angelo用美国黑人音乐传统开辟了一条通向“灵魂真实”的道路,而方大同则用中文和东方语汇,把这条路延伸成一种新的文化表达。

D'Angelo是方大同音乐的灵魂导师;方大同是D'Angelo精神在华语乐坛的延续者。

碧昂丝等音乐界同仁、合作者及乐迷纷纷致哀悼念,哀悼这位现代节奏布鲁斯与灵魂乐标志性声音的逝去。

Missy Elliott写道:“愿D'Angelo安息 ... 没有父母愿见子女离去,但子女目睹父母逝去同样痛苦。请为他儿子祈祷,他今年也失去了母亲,愿他获得力量。”

Jill Scott在X平台发文:“虽未谋面,我却深爱D'Angelo,敬重他,钦佩他的天赋。这份失去令人心碎!!向他的家人致以亲情般的爱意。深表哀悼。安息吧,天才。”

Doja Cat 发文悼念:“愿D'Angelo安息。向他的亲友致以深切哀思与祈祷。他是灵魂乐的真正代言人,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乃至未来无数杰出艺术家。”

DJ Premier“D'Angelo的离世是如此沉痛的损失。我们共度过太多美好时光。会无比想念你。安息吧达尼洛,爱你,王者。”

Tyler, the Creator回忆用生日钱购买D'Angelo《Voodoo》专辑的往事,描述这张专辑如何塑造他的音乐基因;以真挚文字与照片致敬。

碧昂斯发布悼文写道:“感谢你献上的美妙音乐、动人歌声、精湛钢琴技艺与艺术造诣。你作为新灵魂乐先驱,永远改变了节奏布鲁斯的形态。我们永志不忘。”

Jamie Foxx写道:“今日真泪盈眶...我记得初次听见你的音乐时...暗自惊叹:天啊,无论这人是谁,他注定是受神眷顾的...”

Nile Rodgers分享了职业生涯早期与D'Angelo相遇的回忆,提及聆听他的音乐时曾对他说“快发出来!这太完美了!”并称其为“天才”。

The Alchemist同样发文致哀:“兄弟,愿你安息,D'Angelo。”

Maxwell发布悼文:“因你而存在,我们皆因你而存在。”以此纪念D'Angelo。

Jennifer Hudson亦在社交媒体上加入悼念行列。

这些致敬表明,他的影响力已超越流派边界与世代鸿沟。

D'Angelo离世后媒体的反应和评论

1. 稀缺性力量 + 艺术分量

在讣告与回顾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是:每张D'Angelo的专辑都堪称重大事件——并非因其高产,而是每张作品都经过深思熟虑,精心雕琢,且(在评论家眼中)往往超前于时代。

《Voodoo》至今仍被广泛视为定义现代灵魂乐的里程碑:阴郁、神秘、实验性,突破了传统R&B的框架。

《黑色弥赛亚》则被誉为胜利而迫切的回归之作——政治觉悟鲜明、音乐层次丰富,与发行时期的时代脉搏共振。

正因发行频率极低,每张专辑的问世都成为文化事件;漫长的空白期更令其笼罩着神秘光环。《卫报》文章称他为“彻底重塑灵魂乐疆界之人”。

2. 亲密感、感官魅力与政治立场的平衡

D'Angelo常被誉为罕见的艺术家,他能将感官魅力与情感脆弱性融为一体,却不失严肃性。他的歌曲承载着多重分量——音乐性、情感性,而在《黑色弥赛亚》中更增添了政治性。

在《Voodoo》中,律动感、声线细微变化与松弛感的融合几乎成为模板:时至今日,乐评人仍称其为“充满偏执、神秘且充满挑战性”的作品。

在《黑色弥赛亚》中,他更深入探讨种族、身份认同与社会抗争,使专辑不仅承载个人情感,更凝聚集体记忆。

脆弱特质亦是其魅力所在:在访谈与公开的挣扎中,他始终拒绝沦为单纯的性感符号(尽管《无题(感受如何)》确实将他推向了这个领域)。

《卫报》的一篇讣告写道:“尽管他的唱片作品有限——三十年间仅有三张专辑——但每张作品都因其深度与原创性而备受赞誉。”这恰恰印证了常被提及的悖论:数量有限却影响深远。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D'Angelo的音乐生涯?

早期突破与创新

D'Angelo于1990年代中期崭露头角,其融合嘻哈、经典灵魂乐、福音音乐、放克与爵士的独特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他的首张专辑《棕糖》(1995)为后来被称为新灵魂乐的流派奠定了重要基石。

他不仅复兴了灵魂乐的经典元素,更赋予其全新语境:丰沛的音乐性、现场乐器演奏、即兴发挥、直击灵魂的情感表达。这些特质使他脱颖而出,与主流节奏布鲁斯乐坛形成鲜明差异。

巅峰时刻与乐评盛赞

他的第二张专辑《Voodoo》(2000年)被公认为杰作:实验性、感官性、深度兼具,律动强劲且美学独特。诸如《无题(感受如何)》等歌曲成为文化标杆——既因其演唱功力,更因这些作品巧妙融合了脆弱性、阳刚气质、性魅力与艺术纯粹性。

他斩获多项格莱美大奖:《Voodoo》获最佳节奏布鲁斯专辑,《无题(感觉如何)》获最佳节奏布鲁斯男歌手表演奖,后来的《黑色弥赛亚》(2014)也为他赢得最佳节奏布鲁斯专辑奖等殊荣。

《黑色弥赛亚》不仅展现艺术进化,更彰显社会觉醒:专辑发行时正值政治紧迫性高涨(种族正义、黑人身份认同、社会运动),引发强烈共鸣。乐评人与乐迷视其为沉寂多年的强势回归。

挑战——空白期、挣扎与局限

其作品产出相对稀少:多年间仅有三张录音室专辑——《Brown Sugar》(1995)、《Voodoo》(2000)、《Black Messiah》(2014)。漫长的间隔期虽能营造期待感,却也常引发焦躁。

个人困境:健康问题、疑似成瘾、焦虑症、对名人身份的不适感,以及时常被视作性符号而非纯粹艺术家的困扰。这些因素制约了他更高效的创作能力及更频繁的公众活动。

有时商业成功或许落后于评论界的赞誉:尽管专辑备受推崇,但他的作品并非总是迎合排行榜热曲或大众市场公式,某些时期他甚至淡出聚光灯。相较于更频繁发片的同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他的大众影响力。但许多人认为,对他而言艺术纯粹性更为重要。

传承与影响

论及影响力,D'Angelo堪称新灵魂乐的奠基者之一。他对节奏、律动、层次感与情感透明度的处理方式,深刻影响了后继众多音乐人(麦克斯韦尔、艾丽西亚·凯斯、弗兰克·奥申等)。

他的艺术探索不断拓展着节奏布鲁斯/灵魂乐的疆界:融合现场乐队质感、即兴创作、政治与个人主题、感官魅力及灵性深度。尤其《黑色弥赛亚》常被视为音乐与社会运动交融的典范。

尽管专辑产量有限,其作品却以卓越品质著称,兼具深度与持久生命力。对众多乐迷而言,他的歌曲超越时代潮流,具有永恒魅力。

总之,D'Angelo的职业生涯之所以非凡,不在于作品数量,而在于其深度、真实性和持久影响力。他或许并非商业产出最丰硕的音乐人,但他的创作推动了音乐发展,激励了无数同行,并留下了一批至今仍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他是新灵魂乐的关键奠基人之一。艺术诚信的标杆——创作充满生活温度而非刻意雕琢的音乐。一位在个人情感与政治立场、感官体验与精神追求间取得平衡的艺术家。其艺术遗产的丰厚价值,远非排行榜所能衡量。

影响谱系——他汲取的养分与传承的脉络

他的灵感源泉/「尤达」导师:他曾提及灵魂乐巨匠Al Green、放克先驱George Clinton,以及Fela Kuti等全球音乐人,称其为奠定音乐根基的基石。

新灵魂乐阵营中的地位:他常与Erykah Badu、 Maxwell、Jill Scott、Lauryn Hill、Raphael Saadiq等新灵魂乐/灵魂乐派成员并列(并实际合作)。

沿袭其艺术范式的后继者:评论界常将Alicia Keys、H.E.R.、Anderson .Paak、Frank Ocean等主流歌手及地下音乐人归入D'Angelo开辟的音乐谱系。

由此形成多向流动的音乐脉络:他汲取传统精髓,重新诠释经典,继而将灵感传承给后世。

有消息称他去世前正与Raphael Saadiq合作第四张专辑。

文 / 孤岛森林

责编 / 李博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