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倾家荡产凑够120万上星光大道,却惨遭淘汰的崔苗,如今怎样了

娱乐 2025-10-16 11:35:14

2010年,23岁的崔苗站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唱完最后一首陕北民歌,微笑谢幕,转身落泪。

那一刻,没人知道,为了这一分钟的掌声,崔苗背后已经砸下整整120万元,甚至欠下了40万外债。

崔苗不是富二代,而是一个从黄土高坡走出来的普通女孩。

可倾家荡产上舞台后,崔苗却连总决赛都没进。

如今,距离那场“豪赌”已经过去10多年,崔苗还在唱吗?如今过得怎么样了?

2024年,陕北题材电影《我心光明》上映,片中有个唱陕北民歌的短镜头,而唱这首歌的就是崔苗。

10多年前,她曾在央视《星光大道》的舞台上,以一首《走西口》打动无数观众。

那一年,她才20岁出头,眼神里闪着光,嗓音嘹亮而真挚。

可谁能想到,这个曾被称作“大山之音”的女孩,为了那场梦,曾砸下整整120万元,甚至欠下40万外债。

那场赌注,让她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舞台,也几乎改变了她整个人生的走向。

崔苗出生在陕西的一个山沟里,家里6个孩子。

13岁那年,她跟父亲说想学唱歌。

家里没钱,父亲却还是卖掉了家里唯一的骡子,把她送进了文工团学戏。

可现实很残酷,她在戏班子跑了几年龙套,演的都是不上台面的丑角,既不出名,也赚不到钱。

于是,她只身去了西安打工,从餐馆服务员做起,月薪200块。

但她没放弃唱歌,反而越唱越有味道。

有次,一个常来的酒桌客人听她唱了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当场拍桌:“你不该在这儿卖酒,该去《星光大道》!”

那天,他留下了500块钱和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

崔苗就是在这样的鼓励下,第一次去了北京。

但她甚至不知道《星光大道》的报名点在哪。

找了3天电视台、问了几十个人,最后没地方住、钱也花光,只好灰溜溜地回了西安。

从那之后,她开始执拗地往节目组寄自荐信。

写信的内容朴实得可笑:自我介绍、唱歌经历、梦想。

她没电脑,用圆珠笔一笔笔写;不会打字,就买邮票一封封寄出去。

2年间寄出两百多封信,像石头扔进湖里,一点回音都没有。

那时候她常常写到哭,觉得自己是不是命里就没有那份运气。

更糟的是,她还被一个自称是“导演”的人骗走了8万元,说是能帮她打通关系上节目。

那是她全部积蓄,还找亲戚借了两万凑齐。

钱一给,人就消失了。那阵子她躲在出租屋不出门,连唱歌都不敢唱。

可只要收音机里一响起陕北民歌,她又忍不住跟着哼。

那嗓子,她终究舍不得,所以一直在坚持唱歌。

直到她认识张胜宝,才有了登上舞台的机会。

张是榆林市文工团的主任,听她唱完几首陕北调子后,直接说:“你这嗓子是老天给的,就是没学过。”

于是他收她为徒,教她发声、练气、识谱。

崔苗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一天练十几个小时。

她不懂乐理,就用笔记下每个音节;练音不准,就对着镜子反复校正口型。

嗓子沙哑了就喝盐水,第二天继续唱。

张胜宝看她这么拼,也帮她争取到了一个机会——2009年,《星光大道》周赛资格。

拿到通知那天,崔苗哭了。

她觉得命运终于要对自己笑一笑。

可她没想到,这个“机会”的代价,远比她想象的更高。

原来,这档节目组并不收费,但参赛的一切费用——服装、化妆、伴舞、道具、交通,全都要自己承担。

为了能在舞台上体面一点,她请了化妆师、租了舞服,甚至花钱请了57人的“亲友团”助阵。

光是第一场周赛,她就花了20多万。

老家的清涧县政府听说后,拨了5万元“文化推广费”,希望她能在节目里提到家乡红枣和石板。

几家地方企业也跟着赞助了一些,希望她能为家乡“争口气”。

可后面比赛越办越大,费用也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到最后4场比赛结束,她一共花了120万元。

北京那时的房价才两万出头,这笔钱足够买套小房子。

而她,换来的是第10名的成绩和一身债。

当主持人宣布她止步10进8时,崔苗还笑着说“谢谢大家”,但一下台就哭得止不住。

因为没有得到冠军的她,光要还的债务账单长度就有1.7米。

更让她崩溃的是,赛后她被网友质疑“假草根”。

有人说她花钱买名次,有人讽刺她“连冠军都买不到”。

她从追梦人变成了笑柄,连节目组都出面回应称“节目不收费”。

那场舆论风暴,让崔苗彻底跌入低谷。

比赛结束后,她背着债回到西安。

有人劝她趁着热度接商演,她咬牙答应。

第一场演出出场费2万,可她一分钱没拿到,代理人扣完费用、差旅、宣传,全花光了。

可就算如此,她还是没停下。

她跑县城、跑庙会、跑年会,有舞台就上。

慢慢地,《星光大道》的光环褪去,她变回了一个普通歌手。

2020年以后,她开始在短视频平台唱陕北民歌。

虽然观众不多,但那些留言让她重新找回了信心。

有人写:“听你唱歌想家了。”

有人说:“你嗓子里有泥土味儿。”

她突然明白,自己想要的不是红,而是被听见。

2021年,她和民谣歌手艾先楼结婚,两人开了一家小餐馆。

餐厅不大,墙上挂满了她参赛时的照片。

每到晚上,她会在角落里拿起麦克风唱几首老歌。

客人喝酒时鼓掌,她就笑着鞠躬,说“谢谢”。

那一刻,她比在央视舞台上还放松。

2024年,她受邀参演电影《我心光明》,饰演一个陕北女歌手,戏份不多,但她格外认真。

她提前回家乡跟老艺人学唱老调,拍摄时几乎不用配音。

片子上映后,有观众留言说:“那一嗓子唱出了陕北的魂”,这句话,比任何掌声都让她骄傲。

如今的崔苗,早已不是那个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的女孩。

她的餐厅越办越好,也成了当地的一个小文化点。

她还组织“陕北红歌会”,带着年轻人下乡演出,教孩子们唱民歌。

有人问她,当年花120万追梦值不值?她笑笑说:“值啊,要不是那次,我也不会知道自己能唱到现在。”

那场梦让她跌倒,也让她学会了长大,如果你是她,你会怎么选呢?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