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春晚爆红到销声匿迹,靠着小品出名的魏积安,如今过得怎么样?

娱乐 2025-10-17 03:48:18

2012年,春晚向魏积安再次发出邀请,他依然拒绝了。

从那一次开始,他是真的决定要告别那个春晚舞台了。

春晚小品离开了他们这些演员之后,越来越没有味道了。

魏积安当年的一句“哎呀,我说伙计啊!”名扬天下,成为春晚常客。

与朱时茂陈佩斯合作过《警察和小偷》,与黄宏合作出演《擦皮鞋》,和郭冬临合作过《路口》《实诚人》等小品节目。

可谁能想到,这位笑星后来就这么悄无声息地退场了?

距离魏积安离开春晚已经13年了,今年的他大概有69岁,现如今怎么样?

魏积安的日子,本来就跟千千万万的农村娃一样,平平淡淡

他出生在山东烟台龙口市诸由观镇的一个小村子,那地方叫诸由南村,典型的北方农村,冬天风呼呼刮,夏天地里活儿没完没了。

家里穷,父母靠几亩薄田刨食,他是老幺,上面四个哥哥姐姐,从小就得帮把手。

记得小时候,魏积安个头高,力气大,他没啥大志向,就想着多念点书,帮家里减轻点负担。

村里人后来回忆,他小时候不爱调皮捣蛋,干活儿利索,偶尔还帮邻居家扛水砍柴。

1974年,魏积安18岁那年,新疆军区话剧团来烟台招生,面向全国挑人。

他本来没当回事儿,心想自己连专业都没学过,顶多去凑个热闹。

但父母一听,眼睛亮了,支持他去试一试,他咬咬牙,报了名。

从一千多个小伙子堆里杀出来,考官一眼相中他那股子朴实劲儿和天生的台风范。

就这么着,魏积安背上行囊,远赴新疆,成了话剧团的一员。

那时候的他,普通话磕磕巴巴,山东口音重得像裹了层糯米糕,刚进团时,只能干些打杂的活儿:搬道具、扫地、递水。

别人笑他“乡巴佬”,他不恼,晚上躲被窝里练台词,咬字咬到舌头疼。

两年后,他终于有了第一次上台的机会,在话剧《冰山丹心》里演了个小配角。

那一晚,台下掌声响起,他心想:这路子,兴许真能走通。

魏积安不光演戏,还开始琢磨创作。

他参与了话剧《士兵》,那里面有个山东兵的角色,跟他自己太像了——憨厚、实诚,却总在关键时候顶上。

剧本一上演,反响热烈,他尝到了表演的甜头。

接着是《人生档案》,他又挑大梁,演了个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青,台词里满是乡土味儿,观众看哭了看笑了。

1981年,他主演的话剧《无声嘹亮》让他拿到了全军表演一等奖。

那年他25岁,觉得自己终于站稳了脚跟。

可新疆离家太远,父母年纪渐长,他心里总惦记着,每天收工,第一件事就是写信回家,报平安。

转机来得突然,却也带着点浪漫的味道。

1988年底,魏积安去北京参加文艺汇演,邂逅了董贞琼。

她是总政歌舞团的舞蹈老师,优雅大方,一出手就稳住了全场。

他高大英武,山东汉子的直爽劲儿一览无余。

两人一聊,话题从艺术聊到生活,魏积安心动了:这姑娘,不光人美,心也细。

他知道机会稍纵即逝,演出散场前,壮着胆子表白。

董贞琼没马上答应,她稳重,说异地太难。

可魏积安不死心,写信、打电话,隔着千山万水追。

1989年他调到南京军区话剧团,离北京近了三分之二,又写信:“现在路短了,心更近了。”

董贞琼被他的诚意打动,俩人终于走到一起。

婚后,儿子魏川出生,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可北京梦还没圆,魏积安继续努力,1985年终于调入总政话剧团,全家在北京安家。

婚姻生活里,董贞琼就是那个隐形的英雄。

魏积安成名后,山东老乡蜂拥而至,有人求职,有人看病,还有人带孩子来北京“开眼界”。

家里饭桌上常常挤满人,董贞琼不抱怨,笑着张罗饭菜,还帮着出主意。

一次中秋回家,车陷泥沟,村里几十号人二话不说推车,他们感动坏了。

俩人结婚40多年,没一点绯闻。

话剧是魏积安的根基,春晚则是他的巅峰。

1990年他凭话剧《天边,有一簇圣火》拿下梅花奖,那年他演毛泽东,台下观众抹泪。

他还参演电影《大决战》,饰李达,获金鸡奖提名。

可真正让他家喻户晓的,还是小品。

1991年春晚他和赵丽蓉、巩汉林搭档《乡音》,一开口“伙计”,全家乐翻天。

那小品讲农村人进城打拼的酸甜苦辣,他演的山东汉子,傻乎乎却暖心窝。

观众爱死了这味儿,从此他成了春晚常客。

连续11年,1991到2001年,几乎年年有他。

《擦皮鞋》和黄宏演城里人骗乡下汉,他被忽悠得团团转,却总在最后戳中人心。

《路口》和冯巩聊人生选择,笑中带泪。

《问路》他迷路问计,台词接地气:“伙计,这北京咋这么大?”

那些年,春晚排练是场硬仗,魏积安话剧出身,小品节奏快,他得练到半夜。

他的小品不光逗趣,还戳社会痛点:城乡差距、诚信缺失、家庭变迁。

郭冬临后来回忆:“安哥是老大哥,台上憨,台下稳。搭档他,我学到啥叫真情实感。”

2006年《实诚人》,他和郭冬临演老实人吃亏,却赢人心,那年他已50出头,演得入木三分。

2012年《面试》,是他的谢幕作,和郭冬临、邵峰聊职场荒诞,笑点密集,却透着无奈。

11年春晚,他从配角到灵魂人物,成了“春晚钉子户”。

可谁知,这风光背后,藏着多少心酸。

2005年底,魏积安正为春晚彩排紧锣密鼓,母亲突发糖尿病,老毛病犯了,重得进ICU。

他妈一辈子农村人,土里刨食,不愿来北京城里住。

他以前劝过,接来京养着,她总摇头。

现在病了,他二话不说请假,飞回山东。

一个月里往返十几趟,守床喂药,帮擦身。

导演组急了,他抹把泪心想,春晚年年有,妈只有一个。忠孝两难全,我选妈。

最终节目黄了,但他心安。

那年春节他妈走了,守孝期满,他强忍悲痛,回北京上台《实诚人》。

台上喊“伙计”时,眼里闪泪光,观众不知内情,只觉更真。

母亲走后,魏积安的心态变了。

演戏是饭碗,家是命根。以前忙事业,亏欠太多,现在得补。

他开始推戏约,少接活儿,多陪董贞琼和儿子。

孩子大了,上大学、工作,他抽空聊心事儿。

2010年他升艺术总监,团里事儿多,但家放第一。

还演了话剧《兵者·国之大事》,那里面有军旅情怀,跟他一辈子文艺兵的经历太贴。

电影《片警亲戚》,他演农村片警,朴实得像邻家大叔。

近几年,魏积安的生活更像一池静水。

2024年4月他去河南郑州越调剧院,看《大河安澜》,出来直夸:“这戏接地气,传承好文化,得帮着吆喝。”

又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和院长聊艺术教育。

2025年到现在,没啥新动态,他近70岁了,在北京安度晚年。

董贞琼退休在家,两人下厨做顿家常饭,儿子偶尔带孙子回来,院里笑声不断。

魏积安的消失,不是败退,而是另一种圆满。

想想那些年春晚,他用“伙计”逗乐亿万人,却在母亲病榻前,用行动诠释真孝道。

信息来源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