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盘点上《百家讲坛》走红的8位学者,如今都怎样了?

娱乐 2025-10-20 11:50:49

央视有个节目叫《百家讲坛》,从2001年开播到现在,争议从来没断过。从《百家讲坛》走出的学者们,其人生轨迹因这场 “文化出圈” 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有人深耕学术再攀高峰,有人在争议中跌落神坛,有人则成功转型新媒体领域。以下结合多位代表性主讲人的现状,展现他们走红后的人生图景。

1. 易中天:从 “学术段子手” 到研究院院长

78 岁的易中天依旧保持着 “高产学者” 的姿态。2022 年,他被厦门大学返聘为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院长,即便身形消瘦、皱纹渐增,仍活跃在学术与文化传播前线。退休后的九年里,他完成了耗时巨著《易中天中华史》,新作《曹操》还走进东方甄选直播间与俞敏洪、董宇辉对谈。更令人意外的是,他近年频频拥抱新媒介:开通短视频账号分享历史知识,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创文化节目,甚至为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配音,并与虚拟曹操形象跨界互动。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总制片人正是他的女儿易海贝 —— 这位万科前高级合伙人如今创办了自己的影视公司,实现了父女的 “文化强强联合”。

2. 阎崇年:90 岁仍醉心清史研究

作为拯救《百家讲坛》的关键人物,阎崇年的《清十二疑案》曾创下收视奇迹,更开辟了学者出书畅销的先河。如今 90 岁高龄的他,早已淡出公众视野,转而闭门深耕学术。84 岁时他仍出版了《森林帝国》一书,延续着对清史的执着探索。这位将 “学术通俗化” 做到极致的老者,用一生践行了 “向大众普及传统文化” 的初心。

3. 王立群:从史学到诗词的跨界坚守

以 “王立群读史记” 成名的他,退休后并未停下脚步。在《中国诗词大会》担任六年固定嘉宾后,他被华南理工大学聘为名誉教授,继续传授古典文献知识。其讲解风格以客观严谨著称,即便因罗列不同史料观点引发争议,也始终坚持 “呈现历史多面性” 的原则。

4. 纪连海:中学教师的 “短视频新生”

凭借讲和珅创下五年收视纪录的中学教师纪连海,如今成了短视频平台的 “历史网红”。2021 年开通账号后,他以相声式的幽默节奏解读历史,收获 175 万粉丝。尽管曾因 “一稿多投” 陷入出版纠纷,甚至坦言 “出名后生活质量下降”,但他始终未放弃教学本职,同时通过电视节目、讲学等多元形式延续着文化传播的热情。

5. 蒙曼:低调才女的稳健前行

与于丹形成鲜明对比的蒙曼,凭借扎实的唐代史研究成为《百家讲坛》标志性女性主讲人。走红后她始终保持低调,深耕学术的同时,偶尔参与文化节目担任嘉宾,以 “不张扬、有真才” 的形象赢得持续尊重。

6. 于丹:从 “文化偶像” 到跌落神坛

曾因解读《论语》爆红的于丹,最终因学术不严谨付出代价。她将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中的 “女子” 直译为现代女性,被指出低级错误,其作品也被发现多处谬论。更因在北师大讲课被学生轰下台、节目内容充斥 “心灵鸡汤” 等争议,最终被学校开除,如今社交账号仍满是负面留言。

7. 刘心武:红学争议中的 “孤独前行者”

以 “揭秘《红楼梦》” 掀起全民读红热潮的刘心武,因提出 “秦学” 观点遭主流红学界联名抵制,节目一度停播。即便制片人透露 “批评者自身讲红学更失败”,他仍坚持己见,不仅续讲系列内容,还按自己的理解续写《红楼梦》人物归宿,如今依旧深耕文学研究。

8. 袁腾飞:因言失当的 “昙花一现”

凭借《两宋风云》走红的中学教师袁腾飞,曾被视作 “宋史代言人”。但 2010 年因讲课视频中出现歪曲历史、诽谤领袖的言论,遭全网抵制,书籍下架,从此淡出公众视野,仅能低调生活。

这些主讲人的浮沉史,折射出文化名人的共同困境:学术严谨与通俗传播的平衡(如易中天的 “段子式解读” 与于丹的 “鸡汤化误区”)、商业诱惑与职业底线的坚守(如纪连海的出版纠纷)、公共言论与个人素养的匹配(如袁腾飞的言论危机)。那些能长久立足者,无不守住了学术初心与人格底线。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