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提起滑稽泰斗姚慕双,人们会想到他与胞弟周柏春的独脚戏《英文翻译》,他翻译的黄鳝——“捏勿牢滑忒”;黑色镂空皮鞋——black洞洞眼shoe;今天天气不冷不热——Today is very温吞……姚慕双钟爱美国电影,尤其对好莱坞经典电影歌曲情有独钟,在高中时期便有意在英语上下功夫,身上带着一本旧货摊淘来的五成新的英文词典,只要看到陌生的物品或修饰词汇就会条件反射翻开词典寻找答案,并通过在沙利文面包店打工实践,口语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晚年姚慕双喜欢“养虫”——蟋蟀、叫咕咕、金铃子。姚老曾跟我说:“我不喜欢有些人七颠八倒搬弄是非,反而我喜欢小虫们在耳旁窃窃私语,述说情感!”有一个冬天,姚慕双和周柏春彩排《英文翻译》,他忘了把棉袄里的过冬蟋蟀拿出来,当他演唱美国电影歌曲《翠堤春晓》时,蟋蟀也顿然伴随“开嗓”;周柏春即兴对观众脱口而出:“今朝你们格算的,能听到蟋蟀和姚慕双两重唱!”
周柏春年轻时就具备了养生“路数”,藏着几分与舞台上不同的雅致。晨起打太极,招式慢悠悠透着股韧劲,倒和他在台上收放自如的劲头暗合;闲时爱剪报纸,把有趣的段子、新鲜事都归置得整整齐齐,说是攒着“寻开心的素材”;晚饭后常和家人玩猜字游戏,你来我往间,机灵劲儿不输台上抖包袱。而周柏春对评弹爱得更深,总说这艺术神奇,一两人一台书,能演活百样人。他和姚慕双合演的《救我兄》,堪称绝活儿——阿哥掉河里,阿弟在岸上呼救,竟把“张调”的遒劲挺拔、“蒋调”的刚柔并济、徐云志的委婉迷离巧妙融入段子里,节奏一变,包袱就来,听得人既揪心又发笑,成了绕不开的经典。纪念徐丽仙时,周柏春唱的“丽调”更是神似,他模仿的《罗汉钱》把“丽调”的婉转悲切配上那不急不躁的模样,台下笑声就没断过。
最叫人乐道的是1950年姚周领衔主演的滑稽戏《红姑娘》,周柏春反串“红姑娘”轰动一时。为了演活角色,周柏春在表演中通过服饰(如围丝巾、海富绒大衣)和肢体语言,将女性角色刻画得细腻传神。周柏春曾向我讲到,当时为贴近角色,特意穿着母亲的大衣和姐姐的丝巾在南京路上进行舞台实践,身段步态竟没露破绽。有回被一个中年男子一路跟着,他急中生智躲进女厕所,待了许久才敢出来,这桩趣事后来成了圈内常念叨的一段笑谈。
原标题:《夜读 | 邵永平:滑稽名家另类雅趣》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史佳林
来源:作者:邵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