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又一次“爆”了!《沉默的荣耀》首日收视率峰值达3.07%,成为2025年央视八套收视率最快破3的剧集, 但是这次我们不讨论这部剧的剧情与悬念,人设和看点,而是想聚焦《沉默的荣耀》的男一号于和伟——为什么又是他?为什么总是他?几乎是以一年一部爆款剧的频次,不断刷新内娱对于表演审美的上限。
图片来源: 酷云数据
他演过刑警,演过特工,演过革命者,演过背叛者,演过黑帮大佬,演过商场巨鳄,演过曹操,演过刘备,演过开天辟地的伟人,演过寂寂无名的肖小……在大银幕他有无数的高光时刻,在小荧屏他有很多的经典角色,甚至在搞笑视频里,都能时常看见他的表情包。
于和伟今年56岁,他长脸,瘦削,台下看去是非常普通的中年人样貌,但是这张面孔一旦被放置到荧屏之上,在岁月里,在宿命里,在人生里,在历史里,他就会显现出百样神采,千般面目。
精准 反差 复杂 留白 感染力…… 关于于和伟的表演关键词
关键词:精准&留白
笑与哭地转瞬是苦涩的悲凉,放与收正是于和伟表演的精准与留白
于和伟塑造的角色而言,很少有青筋暴跳声嘶力竭的时刻——他本就不秉持高爆发强冲突的那种表演技法。无论主演还是配角,无论正派还是反派,无论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他恪守着“精准”的表演原则,恰如其分地塑造了一个有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对于表演的标准而言,“精准”应该是最高的礼赞,毕竟狂飙突进容易,静水深流更难。“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堪称最难把握的表演尺度。于和伟极少炫技狂飙煽情。
比如:在《沉默的荣耀》里,他用一种非常克制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战斗在敌人心脏的红色特工,这个人物一生中有着无数惊涛骇浪的时刻,但是剧中每一次命运之剑高悬于顶的时候,他几乎都是以微小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交代人物内心的震动——但是观众偏偏都能感受得到。因为对于吴石这个人物而言,出于他的身份,出于他的职责,他都不能肆意地袒露自己的情绪,所以这个人物时时都在“收”,于和伟用一种收敛克制的方式去扮演一个“舍家为国,生死无惧”的隐秘战线上的战士,但是偏偏是他在人物上所做的大量留白,让这个人物特别丰盈,又极具神采。
这正是演员的感染力,他能以一种安静的方式,来制造和观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共情时刻。
关键词:反差
此外则是“反差”,在于和伟出演的角色里,总有一些观众难忘的“反差”:比如《军师联盟》,那是中国电视荧屏上最具光彩的一个曹操的形象,历史上那个阴鸷甚至卑劣的人物,在这部剧里被塑造得雄浑苍劲慷慨悲壮,既有挟持天子震慑群臣的枭雄魄力,又有知人善任法治严明的贤君手段,但是与这些形成反差的是,曹操在剧中又有几场哭戏尤其令人难忘,比如郭嘉之死,曹冲之死,以及与荀彧的最后诀别,于和伟的几场哭戏至情至性,谋臣早逝,他涕泗横流,稚子夭折,他哭天抢地,正是这几笔反差,让《军师联盟》里的这位曹操更添光彩。
面对女儿的黎志田VS杀人之前的黎志田
再比如,在电影《坚如磐石》里,他出演的一方首富黎志田,这个人物可谓心狠手辣罪恶满盈,但是对女儿时时刻刻的宠溺和呵护,又让这个人物多了几分人性的温存。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在2004年高希希拍摄的历史战争剧《历史的天空》里,于和伟饰演转业干部万古碑,这个人物偏执阴险,卑劣扭曲,在剧中干了很多陷害忠良的坏事,但是偏偏又是这个人,对女战士东方闻英怀有一种近乎高洁的爱情,在东方闻英牺牲之后,万古碑在她的坟前低声吟唱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就在那个时刻,万古碑这个角色才有了更丰满的血肉和骨头。(注:如果喜欢于和伟老师的表演,请一定去看万古碑这个角色)
关键词:复杂&感染力
于和伟出演的很多角色,都很难用某一种类型所框定,比如《理想之城》里他出演的赢海集团董事长赵显坤,这个人物就绝不能用一个简单的“霸总”去概括,因为他极其复杂又特别深刻,当这个人物刚出场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带着一点儿疲惫倦怠,和荧屏上那些“流水线霸总”天差地别,但是随着一场高管大会开下来,这个人物的狠辣与果决,以及人性中的那一点点柔软,才会一寸一寸地展现出来。
于和伟超高的感染力,让观众眼里的陈独秀,有了热气蒸腾的生命质感
再比如《觉醒年代》中,于和伟出演的陈独秀,就堪称有史以来对陈独秀这个人物最好的诠释,因为于和伟同时赋予了陈独秀既桀骜又天真的特性,因而让这个历史书本上的人物,有了热气蒸腾的生命质感。在《觉醒年代》里,于和伟塑造的陈独秀是一个爱“吃”之人,他在剧中有好几场吃饭的戏份:吃火锅,吃花生,吃日料,他爱吃,也会吃,所以看到沿途饿殍遍野的时候,他尤其感同身受,当场痛哭失声——爱吃的人对他人的饥饿尤为共情,所以才引得陈独秀说出了下面这一段革命感言——“我们得建党……一个可以将中国引向光明、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的党。我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
因为质朴,所以动人,表演的感染力很多时刻就是来自观众对于表演者所表现出的普世情感的认同。陈独秀是学者、是先驱,是伟人,但是这些定位都离普通百姓比较遥远,但是《觉醒年代》里,于和伟塑造的陈独秀,恰恰是有着最质朴,最火热,最赤城的一颗心,因而即便是普通人,也能读懂这个人物的全部动机,所有情感。
虽然没有台词,秦川的专注与惋惜,透过于和伟老师的眼睛毫无保留的传递给观众
在《我是刑警》里有一场所谓的“高光时刻”,是于和伟和马苏在审讯室的对手戏,马苏出演的白玲作为作案人的妻子,当她得知自己的丈夫就是抢劫矿山金库主犯的时候,她不可置信又不能不信,声泪俱下地面对既是刑警也是同学的秦川(于和伟 饰)讲述了自己已经破碎的生活日常,和再也实现不了的人生希望,这场戏马苏演的非常动人,而坐在她对面的于和伟,也稳稳地接住了对手所给出的每一个反应——于和伟专注地听她讲述,几乎没有动作,没有台词,但是他从无措到痛惜再到无可奈何的眼神让观众能明确感受到,他此时不是作为刑警队长来聆审,而是作为同学,为这个苦命的女人深深感到人世的残酷,命运的不公。
质朴的情感,准确的呈现,真的是一个好演员最坚定的基石。
雷佳音、张译 同为好演员为什么难于突破“表演的困局”?
近年来同样在大小荧屏上大放异彩的还有两位男演员——雷佳音和张译,和于和伟相比,他们人气更胜,几乎是除了沈腾、黄渤这些笑星之外,最具国民性的两位男明星。而且放置在整个票房影市之上,雷佳音和张译也是“久经考验”,两个人都身负百亿票房。但是今年以来,似乎观众对于雷佳音和张译颇有微词,很多人觉得,他们的表演陷入了某种模式与套路。
平心而论,无论张译还是雷佳音,他们都是优秀的中国男演员,他们对于角色的塑造能力,是在同类男演员中是更强的那一批,所以多年来,才能在这么多院线大片与S级巨制中担当男一。曾几何时,观众对他们也非常追捧尤其喜欢,所以市场才能多年来不断地向二人资源倾斜,但是从什么时候起,观众对他们不耐烦了呢?这到底是演员的技艺退化了?还是市场的弊端暴露了?
首先说,张译和雷佳音是非常被“滥用”的两个优秀演员,因为他们观众缘好,票房保障力又强,所以对于不敢试错的中国影业而言,反复启用被市场验证过的男一号,当然能减少很多投资的风险,所以最直白地说,他们演的太多了,当演员的身体和情感都被反复榨取的时候,他没时间从现实中攫取灵感,从普通人身上找寻样本,就只能依赖自己多年来训练有素的表演肌肉记忆,所谓千人一面也不过如此。
此外就是角色的塑造,这里的塑造指的是剧本中对人物的角色框定,中国影视业早已进入了一个工业化制造体系,好用的人设,就像好用的演员一样,被反复应用。这些年我们明确地看到,雷佳音在“窝囊废”这个赛道一骑绝尘,而张译在“一根筋”这个路线也是驾轻就熟,他们所出演的角色,都过于同质化类型化了,即便是好演员,也很难突破这个表演的困局。
所以说,只要张译和雷佳音还要拍这么多的戏,那这就是一个难破的局。
其实他们是想要突破的,比如在《以法之名》里,张译就出演了一个他之前很少触及的圆滑世故的角色,而雷佳音在《酱园弄》里,也以一种近乎“毁灭”的方式,演了一个那么狠毒邪恶的煞神,但是结果呢,观众不喜欢,市场也不买账。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起码在现阶段,角色定位更复杂,表演技法更沉淀的于和伟,逐渐成为了中国影视观众的心头好。
所以作为观众,我们期待于和伟保持复杂,坚持变化,希望看到他下一个更具惊喜的角色。同样对于雷佳音和张译,我们也期待他们突破困局,保留自己,毕竟“好演员”是我国“难以再生”的稀缺资源,希望他们都能在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