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解禁后的张雪峰改称“文科大有可为” 可叹、可笑、可悲

娱乐 2025-10-26 21:26:34

张雪峰复播第一句,不是道歉,不是反思,是“文科大有可为”。

他开播当晚,四万人在线。

这个数字不是偶然。

平台封禁一个月,不是因为他说错了话,是因为他说得太对了——对那些焦虑的家长来说,他的话像药,吃下去心就安了。

2025年10月22日晚,消失28天的张雪峰在抖音小号 “张雪峰讲升学规划” 恢复直播,超4万人瞬间涌入直播间,弹幕刷屏速度几乎覆盖画面,这场解禁后的首秀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话题性。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位曾因“文科无用论”引发无数争议的升学规划博主,在面对家长关于汉语言文学、英语等文科专业的咨询时,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他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八个字定义文科前景,列举出自媒体文案、网剧编剧、海外运营等多个岗位方向,甚至细化到新传生可从事数字营销、心理学专业适配用户洞察岗的具体路径,与此前的尖锐表态形成强烈反差。

这场180度的言论反转,让直播间弹幕瞬间沸腾,“这是被上了思想课吗”“以前骂文科最狠,现在夸得最用力” 等调侃不断涌现,而这种反差背后,是张雪峰过往多年对文科专业的持续否定。

2023年他曾公开宣称“文科除了法学财会都没饭吃”,2024年更直接抛出“文科不考公即销售”的极端观点,甚至因“新闻无用论”遭到高校教授集体反击,其团队2025年发布的“慎选专业榜”中,历史学、哲学等文科专业均因就业率问题被列入“天坑”范畴。

尤其在2025年山东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他提出的“文科都是服务业,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舔’”的言论,直击普通家庭的就业焦虑,却也引发文科生群体的强烈抗议,最终在9月底因“不当言论”遭遇全平台账号禁止关注的处罚。

解禁复播后的张雪峰显然变得更为谨慎,直播时桌上虽摆放着提分笔记,却反复强调“今晚不卖货,怕上热搜”,选小号开播而非回归6500万粉丝的主号,坐姿与神态间都透着刻意的收敛。

当家长追问文科专业的具体前景时,他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劝退,而是耐心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英专生可转型海外运营对接跨境电商需求,新传生能借助短视频风口从事数字营销,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可涉足自媒体文案与网剧编剧领域,这些细致的分析看似为文科正名,实则延续了其一贯的功利化评判标准。

他口中的“大有可为”,始终围绕“就业岗位多不多”“薪资水平高不高”展开,从未提及文科在塑造精神世界、传承文化底蕴、推动社会反思等方面的核心价值,这种将文科价值简化为谋生工具的解读,让这场“正名”显得格外苍白。

更值得关注的是,张雪峰的言论反转已开始影响家长和考生的专业选择倾向。

2024年受其“劝退”言论影响,部分高校文科报考热度下降15%,而法学、财会等他认可的“技术型文科”分数线飙升;如今他转而力挺文科,教育行业内已出现汉语言、新传等专业报考可能回暖的预测。

这种跟风式的专业选择背后,是教育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焦虑传导,许多普通家庭将网红博主的言论奉为“报考圣经”,却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禀赋与学科的长远价值。

《人民日报》此前就曾批评这种“用单一就业率标尺衡量教育”的做法,强调“学科无贵贱,偏见当休矣”,指出基础学科虽短期经济回报有限,却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根基。

张雪峰口中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让人联想到这句话的历史语境,而放到当下的教育讨论中,更显荒诞。

文科的价值本无需通过网红博主的言论来定义,在智能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AI 能够替代大量重复性理工劳动,却无法复制人类的情感共鸣、沟通表达与社会洞察能力。

品牌叙事的构建、跨文化传播的推进、社会治理的优化、用户体验的升级,这些都离不开文科思维的支撑,马斯克也曾提到,未来好产品不再稀缺,而让产品被看见、被理解、被信任的能力将愈发重要,这正是文科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但这些深层价值,在张雪峰的直播解读中被完全忽略,他依旧用 “能不能赚钱”“好不好就业” 的单一标准衡量文科,本质上是换了一种方式强化学科焦虑。

这场言论反转的背后,既不是对文科价值的真正认知,也不是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而是流量与合规之间的妥协平衡。

张雪峰的核心受众始终是焦虑的普通家庭,他们渴望通过专业选择改变命运,这种需求让他的言论具备了强大的传播力,但也让教育选择陷入了功利主义的陷阱。

解禁后的改口,没有解决文科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根本问题,也没有缓解就业市场对文科人才的偏见,只是让这场围绕学科价值的讨论,变成了一场充满戏剧性的舆论狂欢。

当教育选择被网红言论牵着鼻子走,当学科价值被简化为谋生工具,当家长和考生在“有用”与“无用”之间反复摇摆,这场看似热闹的直播,最终只留下了深深的行业隐忧。

结语

文科的“可为”,从来不需要依赖某个人的改口背书,它根植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体现在人类文明的传承延续中。

真正的教育理性,应当是摒弃非黑即白的学科对立,打破功利主义的单一评判,让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身特质选择发展方向,让不同学科都能在社会分工中找到精准定位。

张雪峰的言论反转或许会成为一时的舆论热点,但教育的本质与学科的价值,终将在时间的检验中回归本真。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