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曹德旺亲手将福耀玻璃1700亿的家业交到55岁儿子曹晖手中,这场毫无波澜的顺利交接,被无数人视作家族企业传承的典范。
曹德旺的交班,被很多人拿来和宗庆后父女相提并论。看,曹家多稳当多完美,安全顺利的就交了班,而另一边的宗氏父女,自宗庆后去世后家族内部纷争不断,企业乱象此起彼伏,可谓一地鸡毛,真的成了被人笑话的“哈哈”。
实际上,曹家和宗家没有可比性,因为两者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处境。

一是曹德旺的交班,是自己亲手所交亲眼所见,把儿子稳稳的扶上了马,然后还要继续送一程。只要曹德旺还在,哪怕是充耳不闻福耀的任何事情,依然不会出任何乱子,也不会有人站出来添乱。如果宗庆后的交班也是他健在的时候,也不会发生现在的事情,也不会有人对宗馥莉指手划脚。企业开创者,是绝对的压舱石,没人敢指摘。
其实早从2010年起,曹德旺便开始逐步将核心管理权限移交曹晖,自己则退居幕后专注战略规划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曹德旺健在,对福耀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震慑,企业内部无人敢轻易挑战新管理层,外部合作伙伴也因对创始人的信任,继续保持对福耀的支持。
而宗庆后的传承则缺乏这一关键前提,他的突然离世让娃哈哈陷入权力真空,原本被压制的内部矛盾瞬间爆发。没有了创始人的权威约束,部分老臣开始对宗馥莉的决策指手画脚,这让缺乏足够历练的宗馥莉腹背受敌。要知道,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载体,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企业稳定的“定海神针”,这种无形的资产,在传承中往往比有形财富更为重要。

二是曹德旺的家族关系没有那么复杂。换句话说,起码从目前来看,是比较清晰的,没人后顾之忧。但宗家则不一样,宗庆后不但留下了企业内部的管理隐患,也留下了个人家事的大麻烦。而这个大麻烦,客观上也对宗馥莉的接班管理造成了障碍。
家族关系的复杂度,直接决定了传承的阻力大小。曹德旺有两子一女,曹晖是长子,他从17岁开始就在福耀工作,从基层技术员做起到晋升为总经理,见证了福耀的一路成长,也凭借自身能力赢得了内部员工的认可。
宗庆后经历过两次婚姻,除了宗馥莉之外,还有其他子女,这为后续的财产分割埋下了隐患。宗庆后离世后,其第二任妻子与其他子女公开争夺遗产,同时其弟弟宗泽后也多次在媒体上公开批评宗馥莉,家族内部的“拆台”让企业雪上加霜。这种内耗不仅消耗了宗馥莉的精力,更让外界对娃哈哈的未来产生疑虑,合作伙伴信心动摇,员工士气低落,原本就艰难的接班之路更添荆棘。

三是曹家的企业性质比较单纯,那就是曹德旺的家族企业,而宗家则不一样,它并不是宗家的企业,它背后的所有关系非常复杂。除了家族麻烦之外,企业内部的体系也麻烦不断。
娃哈哈并非纯粹的家族企业,而是带有浓厚的“国企改制”背景,企业内部既有宗庆后培养的老部下,又有改制遗留的各方势力,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宗庆后在世时,凭借个人权威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但他并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化管理体系,企业决策高度依赖个人意志。
家族企业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权力交接,而是对企业基础、家族关系、管理体系的综合考验。
曹德旺的成功传承,得益于创始人的提前布局、简单的家族结构与成熟的企业体系。而宗家的风波,则暴露了突发状况应对不足、家族关系复杂、内部体系僵化等多重问题。
曹家和宗家的交接,也为众多家族企业提供了一些启示,传承不是一时之举,而是需要提前规划、理顺关系、完善体系,唯有如此,才能让企业在代际交替中保持活力,实现长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