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李锐到月亮姐姐:那些离开老东家的主持人,走出了4条不同出路

娱乐 2025-10-28 14:06:42

最近,李锐离开湖南卫视和月亮姐姐告别央视少儿频道的消息接连上了热搜,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观众看到这两位陪伴自己多年的主持人突然换了职业方向时,都不禁感到震惊。李锐给观众的印象,多半还停留在《爸爸去哪儿》中的“村长”形象,他的温和和亲切是许多人童年的记忆。1998年,李锐迈入湖南卫视的大门,早期主持过《晚间新闻》和《商界惊奇》等节目,积累了地方名气。但他真正让全国观众记住的,还是在《爸爸去哪儿》中的“村长”角色。听到他离开湖南卫视的消息,不禁让人感到惋惜,因为这个角色承载了无数人的童年回忆。

李锐的转型本身就有代表性,但月亮姐姐的离职同样值得一提。她在央视少儿频道工作了超过二十年,主持的《七巧板》和《大风车》等节目几乎陪伴了几代人成长。这次,月亮姐姐并非彻底离开央视体系,而是以主理人身份加入“央视频月亮姐姐工作室”,这种平行转岗的方式可以看作是传统媒体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为主持人开辟的新路径。她的转型体现了主持人职业发展的多元性,也映射出了整个行业的变动。

李锐和月亮姐姐的选择,无疑戳中了主持行业一个现实问题:没有人能在一个平台和岗位上干一辈子。所谓“铁打的平台,流水的兵”在主持行业中尤为贴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主持人选择离开原平台,走出一条新的路。比如刘烨,在“懂小姐”一角为大众熟知后,2023年她告别湖南卫视,转而加入了芒果超媒的小芒电商,并担任总经理助理兼初曦工作室负责人。她还参加了综艺《花儿与少年6》,这也让她再次成为焦点。

类似的例子还不在少数,朱丹曾在浙江卫视因《我爱记歌词》走红,后来签约湖南卫视,主持了《中国最强音》。但她在新平台上的表现并没有延续原有的势头,可能是跨平台工作不仅需要个人能力,还需要和新平台的契合度。冯禧也经历过类似的转换,她离开湖南卫视后加盟深圳卫视,主持《大湾区旅行者》,但同样未能展现出太大的突破。

一些主持人干脆选择跨界发展。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离开央视后投身创投圈,如今是紫牛基金的创始合伙人;王凯则创造了“凯叔讲故事”这一IP,在儿童音频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有前北京卫视主持人栗坤,她离职后成为了影视出品人,并参与了《外太空的莫扎特》等作品的制作,2025年还将带领团队加入阿里大文娱,成立耐飞视界工作室。显然,这种转型的难度最大,需要眼光和能力并存,否则极易失败。

与此同时,也有主持人选择做“自由艺人”,不再依赖单一平台。前央视主持人李思思就是一个例子,她在离开央视后开始运营社交账号,进行“知识型带货”,吸引了上千万粉丝。她还接了线下商演和公益主持,2024年还参与了综艺《这是我的岛》。湖南卫视前主持人梁田也有类似的做法,她不仅参演话剧,还参加恋爱综艺,并通过小红书与粉丝互动,拓宽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不过,摆在这些主持人面前的一个问题是,失去平台光环后,他们能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走得多远呢?其实,越来越多的主持人选择离开,正反映了当前行业的变迁。综艺类型的多样化和“去主持人化”趋势逐渐成为常态,除了大型晚会,许多节目已经不再需要主持人全程参与。即使是何炅、谢娜等顶级主持人,也常常以嘉宾身份参与节目,中腰部主持人的发展空间自然受到了压缩。

随着许多平台的“年轻化”战略推进,像湖南卫视最近签约的陈怡多、廖雨苇等新人频繁出现在大型项目中,年长主持人面临的晋升瓶颈使得他们不得不另寻出路。此外,现在平台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不能随便接商演,连社交平台上的发言也需谨慎。有些平台甚至开始规范主持人兼职带货或打广告的行为,要求他们专注于本职工作。

在传统媒体的束缚和新媒体的广阔天地之间,拥有经验和知名度的主持人自然会倾向于新媒体平台,因为他们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自由创作,赚取收入,诸如直播带货和知识付费等新型赚钱方式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机会。

李锐和月亮姐姐的职业选择,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转变,也反映了整个主持行业的变化。这些转型故事为其他主持人提供了借鉴,未来必然会有更多像李锐和月亮姐姐一样的主持人走上新的职业赛道,他们的故事也将继续反映主持行业的变革和发展。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