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振宁的年薪到底有多高?知道真实数据后,才发现对他误解太深

娱乐 2025-10-30 12:08:30

时间过得真的挺快的,犹记得在10月24日,杨振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还办得轰轰烈烈,如今距离杨振宁先生下葬,竟然已经过去了三天了。

对于大众来说,这段时间仿佛转瞬即逝,可对于他的家人和爱人来说,也许每时每刻都处于煎熬之中。

但谁都想不到,随着杨振宁的离开,围绕在他身上的争议并没有就此消失。

有人怀疑杨振宁晚年回国的原因,还有人觉得他这些年的薪资酬劳早就成为了天价,直到了解到真实数据,才恍然大家对他的误解太深了。

美国的薪资待遇匪夷所思

10月24日,北京八宝山寒风凛冽,却挡不住自发前来送别杨振宁先生的人群。

队伍沿着马路延伸数里,有牵着孩子捧白花的市民,有从新加坡专程赶回国的学子,还有清华大学80多岁的老教授拄着拐杖伫立寒风中。

杨振宁去世这几天,新华社、红星新闻,甚至连央视新闻都轮番发布杨振宁生前的经历,对我国的贡献,这足以看出国家对他的重视。

可令人意外的是,如今,送别仪式刚过,舆论焦点就悄然变了味。

在网上,有不少人开始猜测杨振宁留下了多少遗产,“诺奖得主加两院院士,肯定身家亿万” 的说法在坊间传开。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咱们接着往下看。

其实,“身家亿万”“月入千万”都是对科研工作者的误解。

1965年,杨振宁当选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虽说在学术界是顶顶厉害的荣誉,却压根没有得到政府拨款。

不仅如此,杨振宁每年还得自掏200美元交会费。

要是连续3年没缴,他就得从正式院士转为名誉退休院士,连参与学术投票的资格都会受影响。

有人说,美国院士能拿百万年薪,在引进时给50万元安家费,还会给分配200平方米别墅,再配上贴身保姆。

可实际上,美国“院士特权”没多少实际好处,最多就是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校园里能用个优先停车位,跟“高薪保障”完全不沾边。

这些年,杨振宁在美国的主要收入,全靠这所大学的理论物理教授薪资:70 年代末那会儿,年薪大概4.5万美元,到 80 年代末涨到6万美元。

这虽然看起来不少,但在当时的美国高校里,也就比普通教授稍高一点,远算不上“富豪级别”。

虽然杨振宁偶尔能拿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理论物理项目资助,可一年也就1.2万到1.5万美元左右,远不够生活支出。

后来,他回到国内,收入渠道确实比以前多了些,但也都是靠本事挣的辛苦钱。

杨振宁每年会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十几所高校,给物理系师生讲前沿理论物理。

据了解,每次讲学的酬劳大概 5000 到 1 万元人民币,一年算下来也就8万到12万元。

此外,杨振宁的著作《杨振宁文选》《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等,常年在高校图书馆和学术书店流通,每年销量大概3000到5000册。

如果按8%的版税率算,每本书定价35到50元的话,杨振宁一年版税也就1万到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杨振宁还偶尔会参与《开讲啦》《大家》这类主流访谈节目。

虽然央视或地方台给的酬劳每次1万到1.5万元,但一年也就参加两三回,这点收入跟所谓的“巨额财富”根本不搭边。

虽然杨振宁的遗产,并不是网传的那样“身家亿万”,但这些年他讲学挣的钱、版税收入,还有早年积累的资产也的确不少。

按理说,拥有那么多钱,他晚年完全能舒舒服服潇洒过日子,可他偏不,做的事一件比一件出人意料。

捐献数千万资产

2003年,杨振宁回国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当时,学校考虑到他的学术地位和贡献,特意给他开出了百万年薪。

要知道,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普通人一辈子都未必能挣到。可面对巨额工资,杨振宁却一分钱都不要。

他跟学校说,自己不缺生活费,这笔钱不如用在科研上,给实验室添点设备,或者补贴学生搞研究。

据了解,这么多年下来,光是他主动放弃的薪资,加起来就有上千万。

不光是放弃薪水,为了支持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他还主动把在美国的房子卖了。

那套房子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附近,是他住了几十年的家,里面满是和科研相关的书籍、资料。

虽然房子的意义重大,可他仍然没犹豫,找中介挂牌时还特意叮嘱,只要买家出价合理、能尽快付款就行。

房子顺利卖了之后,他立刻把100万美元汇到了清华。

当然,除了直接捐钱,杨振宁还牵头设立了“杨振宁基金会”和“杨振宁奖学金”,奖学金专门给那些家境普通但成绩拔尖的物理系学生。

不光给学费补贴,杨振宁还会资助他们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

其实,杨振宁的捐助不是从回国之后才有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在香港和朋友一起创办了学术基金,帮国内高校引进海外学术资源。

到了2007年,他又把基金剩下的钱,连同一栋近4000平方米的科研楼,还有楼里的实验设备,全都无偿捐给了中山大学。

要知道,光那基金里的现金就得有上千万,科研楼和里面的各种设备,更是没法用金钱简单衡量。

更有意思的是,杨振宁虽然捐钱无数,但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可是,他的生活却过得特别朴素。

平时穿的还是旧西装,鞋子磨破了边也舍不得扔,吃饭常去学校食堂,跟学生一起排队打饭,从不用学校安排的专车。

他还公开说过,自己晚年唯一的目标,就是能培养出几个能被世界认可的中国学子,让中国的理论物理研究能跟上国际水平。

杨振宁的理想如此高尚,可外界不少人还在盯着他的“巨额遗产”猜来猜去。

实际上,他回国20多年,捐的钱、引的人才、做的贡献,比他自己留存的财富多太多了。

他这一辈子,一直都默默为祖国科研贡献力量,所以,他不应该被人误解。他的存在,一直是中国科研界的骄傲。

信息来源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