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人丢大了!官媒锐评采访朱珠的“顶级白富美”,冯远征没说错

娱乐 2025-11-08 23:28:10

作者|土豆

策划|黄毅来了

这次,"豪门千金"精心营造的人设彻底崩塌了!

本该展现专业素养的朱珠专访,却因主持人的失态演变成尴尬现场:

从基本礼仪到专业能力全面掉线,让整场对话陷入僵局。

直到权威媒体发声表态,观众才惊觉:

冯远征当年的警示,如今正在应验!

光鲜外表难掩专业缺失

演艺圈近期风波不断:

前有武侠明星人设崩塌,后有当红女星公开争抢中心位。

令人诧异的是,"黑红也是红"的畸形观念竟被不少人奉为真理。

这不,又有一位"豪门千金"跨界翻车,仅凭一场采访就暴露了真实水平。

这场引发热议的访谈主角翁青雅,在品牌直播中的表现令人咋舌。

本该掌控全场的主持人,反而成了尴尬制造者。

访谈尚未开始,她的失礼行为就令人侧目:

当朱珠主动为她开门时,她仅简短道谢便头也不回地快步走入。

进门后更是无视后方,将扶着门把手的朱珠和摄像师都关在门外。

幸得朱珠及时提醒:"工作人员不用一起进来吗?"才缓解了局面。

遗憾的是,她并未领会这份善意,反而显得手足无措。

更令人诧异的是入座环节。

不论是出于主持身份还是晚辈礼节,都应礼让前辈先行入座。

她却直接占据主位,让朱珠愣在当场。

即便经摄像师提醒,她也只顾调整自己的位置,全程未曾展现应有的礼数。

若说礼仪缺失尚可归咎于紧张,那专业能力的欠缺就难以辩解了。

身为伦敦艺术大学传媒专业硕士,本应游刃有余的采访却漏洞百出。

实际表现令人失望:

不仅连品牌名称都念得磕磕绊绊,介绍品牌背景时更是眼神飘忽,不时望向天花板,显得准备不足。

核心采访环节的问题更是支离破碎:

"您今天对于......嗯.......这套服装........有什么...个人见解吗?"

在长时间的卡顿后,全靠朱珠主动接话才避免冷场。

直播结束后,舆论迅速发酵。

有网友直言:"朱珠还得帮忙救场,品牌方应该支付双份酬劳!"

更有人一针见血:"这水平就像被抽查课文的中学生。"

关于她靠关系获得主持机会的质疑也不胫而走。

面对批评,翁青雅迅速道歉,将失误归咎于"见到偶像太激动",并自封"闯祸典范"。

但公众并不买账,即便朱珠大方回应,质疑声仍持续不断。

这让人不禁好奇:这位连基础采访都难以胜任的"千金小姐"究竟是何来历?

虚名难副实的跨界尝试

答案很快浮出水面:

她并非专业主持人,只是凭借"豪门千金"人设在恋爱综艺中走红的嘉宾。

而这位"白富美"的争议,早在她参加综艺时就已埋下伏笔。

去年,翁青雅曾高调宣布与节目嘉宾彭高相恋。

令人意外的是,这段感情仅维持九天便宣告终结。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绝非普通的情侣分手。

从官宣文案的精心设计,到分手话题的精准营销,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运作。

节目中最受关注的情侣突然分手,自然引发观众不满:

"把感情当作博眼球的工具,这吃相未免太难看。"

争议未平,她又将目光投向了主持领域。

在不少人眼中,综艺主持门槛似乎不高:

只要形象出众、具备话题度,就能拿起话筒;

采访朱珠这样的知名艺人,更是提升曝光度的捷径。

这也难怪网友推测,她原以为凭借过往人气就能轻松胜任。

殊不知,这场急功近利的尝试不仅惨遭失败,更引发了关于"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深刻讨论。

优秀主持岂是易事?事实恰恰相反。

真正出色的主持人从不是照本宣科,其专业素养需要长期积累。

董卿在《朗读者》中的表现就是最佳范例:

采访96岁翻译家许渊冲时,她不仅提前研读其作品,更在现场细心搀扶;

当老先生一时忘词,她立即提示"是林徽因的那首诗"。

凭借充分的准备与细腻的引导,让整个访谈流畅而动人。

何炅在节目中的应变能力同样令人赞叹:

无论是嘉宾冷场还是突发状况,他总能巧妙化解。

这些看似临场的发挥,实则是多年功底的展现。

这也印证了冯远征先前的观点:

"声台行表本是媒体人最基本的要求,如今却成了最高标准。"

权威媒体的评论更为犀利:

"流量或可开启机遇之门,但唯有真才实学才能立足。"

翁青雅的这次失误就是最生动的例证:

缺乏充分准备与专业敬畏,再好的机会也会变成公开处刑。

说到底,综艺积累的人气再高,也填补不了专业能力的空缺。

冯远征的忠告与媒体的评论都在阐明同一个道理:

最大的贵人永远是努力修炼的自己,唯有能力达标,才能把握机遇。

反思与启示

"闯祸就看翁青雅采访"这句自嘲,本该成为警世箴言。

正如媒体所言,流量或许能敲开机会之门;

但若没有冯远征强调的"扎实功底",终究难以立足。

无论在主持界还是其他领域,潜心修炼、提升自我才是正道。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