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推荐的这本书,每个女孩都值得读

娱乐 2025-11-11 12:09:00

辛芷蕾主演的新片 《日掛中天》本周上映,你去看了吗?

比起在威尼斯电影节摘得影后的风光无限,辛芷蕾获奖后为女孩们的发声更显出她的敏锐和格局。

在采访时,她还提到了最近在读「未读·思想家」的 《我和她们不一样》,提到“女性被置于一个需要不断争夺有限关注、角色和认可的生态中,这种结构的压力,才是问题的核心”,提到“对于女性之间的情谊,大家似乎总是不相信,这种认知真的可以改一改了”。

《我和她们不一样》里,每个女孩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找到共鸣。

[德] 索菲·帕斯曼|著

李寒笑|译

未读·思想家|出品

01

世上没有完美的女人,也没有那个“真正的我”

我常常在想, 真正的我究竟是什么样的。

这个“真正的我”,指的是如果我在年轻时没有学会那些我认为女性应该有的样子,成为我本可以成为的那个女人。

实际上,我已经不知道我的性格中哪些是与生俱来的,哪些是在年少时被父母和老师教导的结果,因为在人际交往中, 男性的认可是最重要的准则。

我知道,我永远也不会成为我本可以成为的那个女人,她可能更柔软、更温暖、更无趣,可能会听更喧闹且更小众的音乐,可能有更少的性生活,看质量更好的色情片。

她会穿低胸装,和出租车司机调情,她也无惧穿短裤去健身房。

她不会花上好几天时间为遇到的每一个男人的每一个不当行为找一堆借口。

她也不会在生命中的每一秒钟都痛恨自己的身体。

她不会经常被问到“内心深处是否为某个人留有一席之地”,好像一个人的生活还不够充实似的。

她不会读赫尔曼·黑塞的作品,她会去爱她没有那么在乎的男人,而不会等待她爱得太多的男人。

她会剪短发,留长指甲。这个“真正的我”没有现在的我这么成功,但是更为合理,因为她是一个只存在于理论中的女人。

同时,我也担心,在这个世界上,在当今的制度下,我不值得变成那个真正的我。

我甚至相信,既然我已经接受了自己永远不会成为“她”的事实,那么我就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多年来,我一直努力过着在女性主义和道德层面上无懈可击的生活,仔细审视自己所走的每一步、所做的每一个人生决定,思考这些决定能否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女人,一个更像榜样、更像女性主义者、更不像男人的幻想或投射的女人。

我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 作为女人,我的生活永远都会是不断的尝试和犯错、不断的纠正和道歉。世上没有完美的女人,也没有那个“真正的我”,存在的是不断变化的“中间状态”。

02

这个世界总是要求女人的存在可以换来一些东西

现在的我,如果在男人们说笑话时笑得太大声,会感到丢人,即使我知道,放肆大笑会让我显得很有松弛感。

现在的我,会在第一次约会时埋单,但如果男人不阻止我,我会暗中鄙视他。

我嫉妒其他女人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我不愿看到她们获得成功,而是因为我知道, 公众只会容忍一定数量的成功女性。

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成为成功女性其实是一种竞争,当然我们一般会反过来说: 竞争才能成为成功女性,因为这听上去更女权、更美好、更温暖、更成熟。

一方面,我相信自己确实做得足够多,有足够的思考和反省,放弃和争取的也足够多。

另一方面,我知道存在着这样一个理论版的我,一个真正的我。也许每一个女人都有一个这样的自己。

在我成长的流行文化中,对于那些与其他女人不一样的女人,有着几乎带有侵犯性的迷恋。这些女人是浪漫喜剧的主角,是流行歌手和超级名模。

她们是一种幻想,是基于“女人本身令人厌恶、使人疲惫”这一观念的产物。但肯定也有少数例外,毕竟这个星球上有很大一部分男人想与女人发生性关系。

在这样的文化中,这些女人是稀世珍宝,她们从其他“平庸低级”的女性中脱颖而出。这些女人颠覆了所有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她们深刻且幽默,朴实无华,还独立自主,不会被任何一段感情拖累,并且总是美丽动人。

这些女人是刻板印象的对立面,而这些刻板印象大多带有性别歧视的意味,并且精准描述出了普通女性身上的特质。男人们很容易认可这些女人,他们一边继续贬损大多数普通女性,一边将这些女人捧上天。

我希望,我在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与众不同,这是我能够摆脱痛苦的唯一办法。我的痛苦来源于我不美丽迷人,没有女人味,无法成为仅仅通过性别就能得到男性认可的那类女人。

我想,如果我希望我所处的环境和我一样,那么我至少要为环境增添一些特色。我至少要成为一个风趣的女人,一个善解人意的女人,一个男人可以向她倾诉任何事情的女人,无论这些事情是多么深奥、扭曲或明显越界。

然而,我从未真正有意识地决心要与其他女人完全区别开来。这个世界毫不费力地让我相信,我没有其他女人能提供的东西,我必须向这个世界提供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因为 这个世界总是要求女人的存在可以换来一些东西。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是多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呀!

03

为什么女人们要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比拼谁最会当女人?

我第一次听说网络上出现了“雌竞女孩” (pick me girls)这个说法,用来形容那些一直希望在别人眼中和其他女人不一样的女人,我感到非常愤怒,这种愤怒让我自己都感到吃惊。

这种说法给人的感觉好像这些女人纯粹是出于对其他女性的憎恨才变成这样的,我感到非常不公平,毕竟我知道,这只是一种试图摆脱很多麻烦的尝试,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无论如何, 这是一场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输的游戏。为什么女人们要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比拼谁最会当女人?

与此同时,我对“雌竞”和与之相关的一切都有巨大的兴趣。因为我知道,我就是这样的人,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羞耻感;也因为我知道,这个词背后隐藏着比性取向、阶级、肤色或者宗教信仰更多的东西。

围绕“雌竞”展开的讨论,涉及的是更为模糊的认同感问题,其中包含了你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是如何对待你的,你发育中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或者你认为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你成为女人的环境是如何严厉地教导“你这样就行了”,还有你在青少年时期萌发的激情受到了怎样的鼓励或忽视,甚至轻视。

我的成长之路有着深深的顺性别(cisgender)白人女孩的烙印。但我之所以是个“雌竞女孩”,是因为我是一个不快乐的女孩、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孩、一个高智商的女孩,还是一个胖女孩。

我并不是让每个人都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分类,即使这样做就不会继续被自己所处文化中的权威评判。但事实上,网络上的女性主义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将“雌竞”这一术语纳入了自己的词典,这表明人们希望谈论的可能不仅仅是“作为女人”的问题,还包括“成为女人”的问题。

我觉得, “雌竞”这个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羞耻和自我厌恶,是一种总觉得自己从根本上比其他女孩更丑、更差劲、更不讨人喜欢的感觉。这本书讲述的就是我生命中这种感觉特别强烈的时刻。

我写这本书是因为我已经年近30岁,留给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很快,年轻女孩们就不会再心甘情愿地听我讲如何做女人的话题了。很快,我就不再是个酷酷的阿姨,还是在最好的情况下;很快,我很可能就是个令人厌恶的继母。

我现在写这本书,是因为我相信这本书中的某些内容可以让年轻女性的生活更加轻松。

这不是一本青少年自救书,也不是一本女权战斗书,当然也绝不是一本自传。

这是14岁时的我需要的书,就像我每天都在努力成为14岁时的我需要的那个女人。

- 猜 你 想 读 -

[德] 赫尔曼·黑塞|著

林倩苇 / 柯晏邾|译

未读·经典|出品

黑塞极具批判锋芒的成长小说

献给所有在成长中曾被期待、也曾迷失的你

点击封面,即可下单

为了不掉到社会期望的滚滚车轮下,一颗敏感的心灵要付出多大代价?汉斯在故乡小镇展现出卓越的学业天赋,以州内第一的成绩被神学院录取,前途一片光明。但高压的学习环境、冷漠的师生关系,以及对个人兴趣的压抑摧毁着他的精神与健康。活泼叛逆的学生海尔纳引领汉斯走进另一个世界,那里没有刻板的教条,取而代之的是诗歌和音乐,是自然的生命之力。然而,海尔纳却没能陪伴汉斯完成学业。在无法摆脱的孤独与社会期望的沉重负担下,汉斯的心灵和身体不堪重负……

黑塞极具批判锋芒的成长小说,一部直击教育体制与社会压迫的青春悲歌。当独立思想遭遇陈规旧矩,当自由灵魂受到强迫压抑 ,黑塞以深沉笔触揭露扼杀个性的社会枷锁,引发世代共鸣。译者林倩苇、柯晏邾具有深厚德语和文学背景,完整德文直译,还原黑塞对自然与青春的细腻描摹。

- 猜 你 想 聊 -

你是怎么认识到身边的“雌竞”的?

留言区分享~

编辑|泰若克塔

图片|网络

封面《日掛中天》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