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戏啦|对话听花岛总制片人赵优秀:优秀作品才是行业核心

娱乐 2025-11-12 09:10:05

从爆火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到上线3天播放量破10亿+的《家里家外》,再到口碑与热度双收的《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系列,短剧头部厂牌听花岛频出爆款,更是被称之为“爆款制造机”。听花岛凭借着专业的制作团队、坚守创作有温度的作品以及高质量的美学追求,拉高短剧行业的制作水准。《上戏啦》对话听花岛总制片人赵优秀,分享《家里家外》《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等爆款背后的制作方法论,深入探讨听花岛面临的困境和短剧未来发展方向。

坚持创作暖心之作 努力突破同质化桎梏

上戏啦:从《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到《家里家外》,如何看待听花岛在当前短剧市场中的定位?网友都说听花岛是爆款制造机,您认为独属于听花岛的品牌标签是什么?

赵优秀:我们对自己的定位,一直是想做精品短剧,这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一个目标。但是在用户心里面是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到更多温暖的、好看的、让大家看了开心的短剧,我们希望用户在看完我们的剧之后,能够在心底里真的会有温暖的感觉,能感受到爱的流动,这是我们很希望看到的。

其实数据不是我们核心考量的维度,我们也很不希望大家对我们的印象只是数据,还是回归到作品,回归到我们的剧上面,如果真的想要让大家对我们有一个印象的话,那可能还是温暖吧。

上戏啦:听花岛能持续产出爆款的优势是什么?流量口碑两手抓,都说听花岛是短国卷王,您如何看待这一评价?您觉得现在所感受到卷这个词有发生哪些变化吗?越来越卷的当下,听花岛面临哪些挑战和有待突破的瓶颈?

赵优秀:一方面是我们的内容团队,我觉得内容是听花岛非常在意和看重的核心的部分。我们的编剧团队都是听花岛完全独立签约的、完全独立的一支编剧团队,每天也会做大量的研究,产出很多优秀的作品和剧本出来;在后期的制作和拍摄方面,其实也是挺特别的,因为所有的核心主创也都是all in在公司的,这可能是我们不太一样的地方。

我觉得每一个短剧行业的从业者,压力都挺大的,我们每一天也觉得非常的卷,短剧行业确实变化非常大,第二个是用户的口味迭代也非常的快,而且每天有大概几百部新的短剧上线,题材的差异性确实也挺大的。所以每一个对行业的从业者压力都挺大的。

大家确实就是在向上卷,我们可能不只是单纯的去卷同质化的题材,卷大家想要去追赶的流量,而是真的想要做一些好故事,想要做到市面上有差异化的短剧和作品。比如说最近有一部爆款剧叫《盛夏芬德拉》,给行业带来了挺大的探索以及给从业者很大的信心,让我们看到了短剧不一样的未来,我觉得都是很好的方向。

第一个是当时在很多部短剧里面刷到它的时候,觉得真的挺惊艳的,从视听语言到整个的拍摄呈现上面觉得很耳目一新,而且它也不太像传统意义里感受到的短剧,也有它不太一样的地方,比如它的节奏相对的缓慢,它的画面风格也很有导演的个人的风格、调性。它自己的属性都是挺不一样的,我觉得短剧一定需要这样良性的竞争,让大家看到短剧有很多不一样的一面,而不是一味的在同质化的领域里面去内卷、去竞争。

对我们来说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我们自己的迭代速度跟不上用户的变化速度,我们很担心追赶不上用户的口味,这是我们一直在创作上面最大的一个担忧。所以那只能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断的去突破和去创新。像今年我们内部的短剧的创新比例,也会从原来的20%-30%提高到70%甚至80%,拉高到这样的比例。

第一个肯定是在题材上,拍之前市面上大家没有看到过的,或者是相对在这个领域里面爆款比较少的这样的题材类型,然后在制作上面、在影像风格上、在演员的启用上、在演员的搭配上,都给大家不一样的新鲜感。

上戏啦:面对剧本质量参差不齐的质疑,想作何回应?为突破短剧题材同质化的难题,产出让观众眼前一亮的短剧做了哪些尝试?

赵优秀:我们认真地看到了每一个观众给我们的反馈,用户确实有的时候说的挺对的,包括前一阵子说了我们的IP改编的同质化,以及没有超出观众的预期和期待,我们一定会虚心接受。我们内部也开会讨论了这个方向,但是也希望观众给我们一段时间,我们现在已经在调整了,中间有一些已经开机拍摄的项目可能调整不会那么快,大家会在我们后续的作品里面看到我们的调整和改变。

一方面是在整个IP改编的比重上面我们做了调整,像我刚才说的,我们原创项目的比例会大幅的提升,即使在IP改编里面,也会加入到更多创新的元素。比如说对剧本的改编,包括里面大家相对比较反感的、短剧很同质化、很套路化的情节的删减。

我觉得爽带来的只是情绪上的体验,但是短剧随着它的发展到未来,一定会完成从情绪到情感的迭代,像今年大家看到的很多作品,其实更多的关注都是情感,而不止是回归到爽的情绪上,之前确实也拍了很多这样的短剧,所以用户看了那么多之后,现在很多评论都会高频提到,说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即使再爽可能也调动不起观众的观影兴趣,这是一定要调整和迭代的。

上戏啦:如果说“迭代”“丰富”“精品”是24年短剧市场的关键词,25年发生了哪些变化?您认为现阶段精品短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赵优秀:我觉得25年底以及到明年的一个大的方向会是短剧的生活化,这可能是不太一样的。因为到了精品的2.0时代,从之前的拔高质量,提高整个剧作的完整性,到现在开始更多的应该回归到生活化里,因为用户苦短剧套路久矣,短剧太套路太同质化的剧情已经让用户开始产生了反感的情绪,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回归真实、回归生活、回归到跟用户更广泛的链接中来,今天有很多作品其实都是这样的,它会让用户觉得它没有那么的悬浮和浮夸,没有那么狗血,比如之前动不动直接甩10张黑卡,这样的情节和桥段可能在未来的短剧里面会越来越少。

我们内部一直会有一个标准,就是用三个维度或者三个词去形容是创新、情怀和美学,这是我们对精品的定义。创新就是题材上的创新或者制作上的突破,美学是一概要坚持的,一定要满足观众的预期,甚至超出观众的期待;情怀上面就是一定要让用户在看完短剧之后,可能对这部剧有着更深的情感链接,会觉得动容或者哭或者笑,但是不会因为他们看完这部短剧,而为刚才的哭和笑感到羞耻,精品我们一直很倡导的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在卷这件事情上,单纯的以成本为核心的标准去卷,一味的拉高拍摄的成本,拉高制作的周期,其实不太是一个良性的竞争,而希望大家回归到对剧作本身的关注上,我们一直说拍摄的精准和完成度的精彩,远远要比拉高成本的精品要重要的多。

上戏啦:时至今日短剧仍被贴上“文化快餐”的标签,谈谈您对这一评价的看法?关于推动“去羞耻感”和“打破刻板印象”这一改变,是否有进一步的规划?您希望听花岛出品的短剧,最终给观众留下怎样的印象?

赵优秀:今年已经从快餐逐步的在向正餐去做迭代,大家也频繁地在评论里面提到细糠这个词,也说明用户和观众对于短剧来说,有想要把它从快餐到正餐的期待和期许,很多短剧也在向电影和长剧学习,摒弃掉之前大家刻板印象里面短剧的劣势和不好的标签,慢慢的在往好的方向去调整和迭代。

我们很希望未来能有这样的短剧,大家能够反复的去观看二刷三刷,甚至比如说每年到了冬天,大家可能打开这一部适合秋冬看的温暖的、家庭向的短剧,每年暑期档的时候,也会有专属于暑假会去反复观看的短剧。

我觉得一定是需要靠行业里面所有的从业者、所有的短剧人共同努力实现的事情,不是一家厂牌或者两家短剧公司能够实现的,一定要大家不断的去迭代、去努力、去推出更好更多的优秀作品,才能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

第一体感是看完我们的剧会觉得开心,第二个是在开心之余、在回味这部短剧的时候会感觉到温暖和爱,还是回到我们的初心上面。

上戏啦:厂牌接下来还会关注哪些题材方向进行类型破壁?是否有登陆电视大屏的计划?宣发模式上是否已经产生一些变化,比如像之前《太奶3》的追剧团?

赵优秀:题材上相对比较丰富。只要是短剧里面能够涉猎到的题材和我们自己内部的创作的能力,我们都会去做突破和尝试,在题材上面可能不太想设限。包括类型上可能未来大家会看到,比如说仙侠的、玄幻的陆续地会跟大家见面。

我们目前可能还会聚焦在手机端,因为我们的能力优势更多的集中在这个地方上。

对追剧团《太奶3》的这一次尝试,主要是希望和用户拉近距离,其实这也是短剧比较特别的地方吧,相对离着用户更近一些,这也是希望跟大家保持更高频的互动。

素材来源:红果

拆解《太奶》系列出圈要素 剧透《家里家外2》制作亮点

上戏啦:《十八岁太奶奶驾到》系列打破了续集热度的魔咒,支撑其IP长效生命力的核心是什么?

赵优秀:我觉得非常核心的是纪氏家族这些人物和人物关系,因为大家喜欢的是太奶奶的这个家族,这些人物在用户的心里面会觉得更丰富、更立体,每一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而且大家也为这一个家族的命运走向以及它每天发生的故事很有期待,这是它很不一样的地方。第四部已经在筹备当中了,只要是观众想看、想要关注纪氏家族这家的发展,那我们就会一定会坚持的做下去。

上戏啦:除了拍摄周期打破以往认知外,《家里家外2》还有哪些具体的升级和突破?

赵优秀:《家里家外2》一共有几个维度的变化,第一个为什么要做这么长,其实听花岛的整个团队,对于《家里家外》的这个IP的系列延续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坦诚说因为《家里家外1》的各种数据维度,从观众的预期反馈来看已经拉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所以怎么能够满足用户的期待是我们非常看重,同时也是让我们压力非常大的一件事情。在第二部的时候,做了这几个方面的调整,第一个是整个人物关系上面,做了更丰富的群像的升级,在《家里家外2》里面,我们新增了16个新鲜的人物,另外在第二部的时候,整个时间的跨度也比较大,中间跨越了十几年这么大的一个周期里面,很多大家熟悉的小演员的角色也长大成人,所以在第二部里面,从人物关系的丰富和增加以及到时间跨度的拉长,都让它整个剧作的剧本体量有了大幅的提升,所以我们不得已把拍摄周期拉的比较久,我们也是希望大家看看能不能在这么长的篇幅时间里面,完整的把这个故事看完,去关注这一家人的命运变化,也算是一次尝试吧。

上戏啦:当时尝试用方言,有想过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吗?

赵优秀:在上线的当天,其实我们还是非常忐忑的,很担心大家因为听不懂或者觉得跟自己平时熟悉的语言环境相隔比较远,会有隔阂,所以当时团队对于这部剧方言项目的表现的预期,其实没有特别高,当时也做了一些适配,比如说那些特别本土的、很古早的专属的川渝的方言,我们在字幕里面其实是做了纠正的,用标准的普通话给它又做了一次翻译,希望降低大家的理解门槛。

上戏啦:《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家里家外》让观众看到了短剧之下的情怀传递,会保持这一风格吗?如何做到精准把握观众的爽点和情感共鸣?

赵优秀:每部戏一定要有它自己的价值表达以及让用户能够感受到情感的传递,甚至于过渡到情怀的阶段,我觉得这是一定要的,这也是我们一直坚持做的一件事情。最近我们又新上了《18岁太奶奶驾到》的第三部,《太奶奶驾到》里面既有穿越回来时隔百年的母子亲情,更有观众们也在津津乐道和让大家非常感动和动容的家国情怀,这是我们一定要在作品里面去传递和表达的事情。

我们的创作逻辑是一定要找到创作者想表达的价值和观众想看的交集,所以我们既不是一味的只做创作者的表达,也不只是去追逐市面上大的风向趋势,找到中间那个点确实比较微妙。不断的只能从每一部作品的反馈,从市面上用户给我们的评论和建议里面去找到平衡点。

素材来源:红果

预判生活化将成短剧发展主流

上戏啦:落日雨辉、百念好何都是备受网友喜爱的组合,有看到网友称听花岛为短国CP之神吗?会通过哪些维度筛选适配的搭档?cp多搭是否是策略之一?

赵优秀:有关注到。我们也很开心通过这些剧能够让用户喜欢到这些年轻的短剧演员,而且看到这些演员们也因为剧被更多用户喜爱和关注,其实也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情。

主要是角色的适配度吧。这是我们在选择每一部剧的演员的时候最核心的考量因素,一定要贴合这个剧里的人物,一方面是剧里的人物和人物关系,人物要写的足够扎实,人物要足够的立体,这也是能够让用户记住这一对演员的一个要点。

未来其实不一定完全的是捆绑CP的逻辑,在市面上比如说一对核心的CP可能搭了20次、30次之后,用户还是会感觉有点同质化和反感,但如果这对CP有了不同的突破和尝试,可能每一部都有不一样的探索,那有可能这种方式是可以的,也是我们很希望能看到的。

上戏啦:听花岛选的演员都很权威,叫听花严选,这种一体化的模式,这种一体化模式的优势都有什么?签约演员最看重哪些因素?

赵优秀:相对来说,我觉得这也是短剧不太一样的地方,因为它可以很快速的实现制作和经济的结合,因为短剧的周期相对比较短,所以在经济的安排上面,在演员的成长上面有着挺大的优势,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的短剧让演员快速的得到锻炼,也可以让他们在不同的项目里面有着新的尝试和突破。

第一肯定是看类型吧。可能是不是适配剧集以及是专业能力、基本功。 另外一个是看中大家的价值观和热情。

上戏啦:顶流快速洗牌是短剧行业的常态,演员想在行业保持人气、站稳脚跟都需要什么?

赵优秀:短剧的迭代真的很快,像它排行榜能每周都会有一次大的变动和调整,我觉得在这个阶段希望大家先稳住心态,不要太被所谓的排名和流量去干扰到自己、干扰到表演,因为是相对比较动态的,可能一部剧两部剧的数据变化,就会影响他们在市面上榜单上的排名。希望大家更长期主义一些吧,聚焦到自己优先要实现的目标上,比如说聚焦到表演、聚焦到突破、聚焦到自己演技上的探索,至于流量和用户的喜爱,那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内部也不会因为咖位和流量去做排名,所有的出场顺序、对外的公布的排名,都是按照签约时间的顺序来做的,我们不会按照大家的流量大小去做区分。

上戏啦:预测一下未来短剧市场的发展趋势或下一阶段的流量密码?您在短剧革新上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赵优秀:在流量上面,这也是我们内部一直在复盘和警醒自己的,我们很担心陷入到对流量的追逐。所以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坚持自己的表达和创新,以及坚持自己想做的,而不是纯粹的为了流量去做项目,很多爆款大家也在聊,说什么样是爆款,怎么去预判流量爆款,我们认为流量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而不能奔着流量去做创作,很多时候一味的只顾着流量和流行,反而有可能会让作品跑偏。

我觉得今年底到明年很大的趋势就是我们提到的生活化,如果真的要说可能聚焦流量题材, 或者大家说想要在这个上面有更大的突破探索,我觉得就要在整个短剧的制作上面去实现生活化,从题材的选择上到落地的拍摄制作上,都要绕着这个关键词去展开。

我们提到这个多超多强的格局,因为短剧的市场真的很庞大,用户的数量也非常的多,所以只靠一家两家,确实也满足不了整个用户对于短剧的需求,很希望也很开心能够看到这么多影视行业的从业者不断的加入到短剧的行业中来,也说明短剧行业越来越好了嘛。

因为我们给自己的定义还是一个学习和成长中的厂牌,要学习和调整的部分环节特别多,我们只希望每一阶段能实现我们的目标,让用户一直喜欢看我们的剧。如果真的要设定一个革新目标的话,就是希望我们的热度和用户的喜爱越来越高。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