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曲艺家协会、首都视听产业协会承办的“笑点之上,喜剧综艺的进阶之路”——「四季影像」喜剧综艺专场活动,在北京市文联艺术工坊成功举办。
北京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韩云升出席活动,著名编剧宋方金主持,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姜滨,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频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周逵,北京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金霏及李丁等行业嘉宾,共同围绕“喜剧综艺的进阶路径”等核心主题展开深度对谈。为喜剧综艺从“流量热度”向“文化厚度”的进阶,提供了多元视角与路径参考。

活动以近年来的经典喜剧作品回顾切入,从《欢乐喜剧人》中激烈的厂牌竞演,到《喜剧之王单口季》对单口喜剧等新兴形式的深度挖掘,从相声“说学逗唱”的传统技艺展现,到Sketch精巧的情境表演,串联起近年来喜剧综艺的发展脉络,引发了现场观众对喜剧艺术变迁与时代价值的共鸣。主持人宋方金表示,在喜剧样式日益多元的今天,探讨其如何超越短暂的“笑点”、实现更深远的艺术与社会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突破瓶颈,探寻喜剧融合新路径
当前,喜剧综艺在繁荣背后也面临着亟待突破的瓶颈。姜滨系统性地指出了当前喜剧综艺面临的四大核心挑战:创作的惯性套路、人才的消耗、综艺赛制与内容创作的平衡,以及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阈值。他强调,平台的角色是“服务者”,关键在于响应市场需求,并与行业共同解决这些系统性难题。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姜滨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频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周逵则从学术视角,将中国喜剧综艺的发展梳理为三个阶段:从早期“我逗你”的单一取悦,到“我演你”的情境代入,再到当下“我是你”的身份共鸣与价值表达。他指出,喜剧已从单纯的笑声记忆,演变为社会情绪与价值管理的系统工具。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视频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周逵
在创新浪潮中,传统技艺的价值也被重新审视。关于传统喜剧形式的当代转化,相声演员金霏认为传统相声百年积淀的语言技巧极为丰富,关键在于“要让这些技巧没有痕迹”。他提出,相声演员必须具备“捕捉时代情绪的喜剧敏感度”,在掌握传统技巧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结合当下生活进行创作,实现从传承到创新的自然过渡。
李丁则总结了不同喜剧形式的底层逻辑差异,指出传统相声是“No, but”(互相抬杠),而新喜剧则讲究“Yes, and”(认同并推进)。相声需要打破自身的某些壁垒,主动融入更广阔的喜剧语境。他认为,唯有保持“空杯”心态,在碰撞中学习,才能为传统艺术找到新的生存空间。

破局之道,共筑喜剧健康生态
当喜剧综艺在爆发式增长后步入深水区,“爆款”如何沉淀为“经典”、“流量”如何转化为“价值”,已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核心命题。金霏从创作实践出发,强调了保持创作自觉的重要性。他呼吁从业者要打破惰性,即使在非赛期也要保持创作状态,通过持续输出高质量作品来实现个人艺术价值的沉淀。

北京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金霏
从行业建设的角度来看,李丁认为传统曲艺的行业规范和传承体系对现代喜剧生态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让新人能够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获得成长机会,从而为行业持续输送新鲜血液。

北京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李丁
周逵对喜剧行业生态表达了乐观展望,他认为行业的创新活力往往来自跨界人才带来的“鲶鱼效应”,优质的喜剧节目为许多年轻人提供了宝贵的表达机会和成长通道,这种社会情绪的正面价值不可估量。此外,喜剧与文旅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展现出广阔的发展潜力,进一步印证了社会对喜剧价值的广泛共识与期待。

著名编剧宋方金
活动尾声,主持人宋方金以一句“真实的复杂性”总结了喜剧创作的根本。他指出,当创作者满足于套路化的技巧和浮于表面的观察时,作品便失去了生命力。真正高级的、能够超越短暂笑点而留存下来的喜剧,必然源于对生活与人性的深刻体察,笑点之上是观点,有笑点的观点会飞得更高,有观点的笑点会走得更远。


此次「四季影像」喜剧综艺主题分享会,不仅是一场行业智慧的碰撞,更是一次对喜剧综艺未来发展的清晰预判。从拆解融合路径到探讨价值沉淀,从直面行业痛点到凝聚发展共识,活动为从业者提供了实践参考,也为喜剧综艺爱好者打开了深入了解行业的窗口。未来,北京视协「四季影像」系列活动将持续聚焦视听行业热点,搭建优质交流平台,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