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社交媒体时代,似乎每个人都在努力打造一个完美的人设。朋友圈中,大家的生活看似岁月静好,而社交平台上精英云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一些精巧的手段,轻松地给自己贴上“白富美”或“高材生”的标签。可惜,这种光环来得快,散得也快。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平台当作能力,将标签视为实力时,翻车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这次事件的主角之一是翁青雅,一个去年因参加恋爱综艺心动的信号而一夜成名的女孩。她的家境优越,外形出众,举止低调,很快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恋爱综艺天花板”。再加上有消息称她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这所全球顶尖的艺术院校,更让她的“高知”与“白富美”的人设更加稳固。粉丝们蜂拥而至,品牌方也纷纷找上门。于是,一场灾难性的专访直播随之而来。
这次直播的采访对象是朱珠,一位在娱乐圈内摸爬滚打多年、凭借实力和高情商稳占一席之地的真正“女强人”。从常理来看,一个新人主持人面对行业前辈,最基本的工作态度应该是有充分准备并保持谦逊。结果,翁青雅却给大家上演了一场“全程拉胯”的现场。
刚一进门,翁青雅并没有考虑到基本的礼仪和对嘉宾的尊重,竟然直接坐到了主位上,完全没有意识到应该先让嘉宾坐。这已经不仅仅是专业与否的问题,而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接下来,采访更是令人不忍直视。翁青雅没有手稿,提问乱七八糟,品牌名称都念错了,逻辑混乱,完全没有准备工作。朱珠虽然全程靠着自己的专业素养硬撑,但气氛已经降到冰点,直播现场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这样的情况,品牌方肯定也要在后台痛哭流涕。直播回放很快就被删除,事后翁青雅也发布了道歉声明。她在道歉信中表示:“第一次见到朱珠姐太紧张了,我闯祸了。”还特意加了一句自嘲:“以后大家闯祸时,可以看看我的探访。”我当时看到这段话时,简直不知所措。这份道歉显然没有搞明白自己错在哪儿。

她道歉的重点完全放在了自己与朱珠的关系上,好像这只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人恩怨。可是最该道歉的不是朱珠,而是那些花了钱请她做事的品牌方、浪费了时间的观众,甚至更广义的是所有在背后付出了努力的人。翁青雅的道歉信像是在把这场事故当成了一场私人玩笑,而并非一次应尽责任的工作失误。

而朱珠的回应则更加淡定:“没关系,早就翻篇儿啦。”这句话语气平和,表面上看似没有波动,但深层次的意思是,“这事儿已经过去了,不需要再占用公共资源。”一个真正专业的人,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纠结太多,因为她知道,这样的差距是无法弥补的。
最有趣的要数作家饶雪漫的反应了。她曾在恋综中大力夸赞翁青雅,称她“真实自然,像一本翻不完的书”。然而,这次在翁青雅的道歉信下,她简单地回复了几个“哈哈”。这几个字,完全展现了她的情感态度。既不是在调侃,也没有过多的同情。反倒是带着一丝淡淡的失望,仿佛在感叹“曾经被看好的璞玉,现在已经破碎”。也可能是在对这场荒唐的闹剧感到哭笑不得。

翁青雅的学历问题也在事件后被重新审视。网友们纷纷提出疑问:一个自称是全球顶尖传媒学院毕业的学生,怎么在沟通、礼仪以及现场应变等最基本的传媒素养上,完全表现得像个门外汉?人们并不怀疑她的学历真假,而是感到不解,难道顶尖名校的毕业证就能替代实践经验和基本素养吗?
归根结底,翁青雅这次的“翻车”事件暴露了当下网络生态的一些问题。许多人靠着精美的包装和虚假的标签,在流量的世界里快速蹿升,表面上光鲜亮丽,但一旦真正进入专业领域,立刻就显得毫无准备、心浮气躁。能力不足、标签过多,这样的网红迟早会露出马脚。

专业是所有行业的硬通货。对于任何行业新人的要求,绝不是光有包装和人设就能成功的。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场也从来不留情。想在这个行业立足,就必须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敬业态度,别让虚假的光环成为拖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