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14日讯(记者 童小晋)“我叫李建平,我一生从事的职业就两个字,舞蹈。”在舞蹈康复基地,舞蹈演员李建平温和而坚定地说出了这句话。岁月赋予她的是从容与优雅。
舞蹈,早已成为了她生命里不可或缺的旋律。前半生,她通过舞蹈追求梦想,后半生,她用舞蹈治愈心灵。

李建平在工作室。(张玲 摄)
破茧成蝶的美丽
那个年代,芭蕾舞宛如一股旋风传入中国,带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受。李建平来到了歌舞团,跳起了《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沂蒙颂》《草原儿女》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芭蕾舞剧,也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芭蕾舞演员。
1991年,李建平受邀来到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深深地吸引了她。李建平认为:“只要你肯干,能干、有能力,就能够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扎根于深圳这座城市,感受都市人的喜怒哀乐,以深圳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舞蹈作品——既有体现打工者思乡之情的《一样的月光》,也有天南海北的人们来到深圳追逐梦想的《赶潮》。

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的光鲜亮丽,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苦练以及鲜血凝结成的成果。李建平需要很早起来练早功,她的双脚不仅会流血,还会长老茧。在这样艰苦的训练下,演员们才能够在舞台上自由灵动地起舞。幸好,破茧成蝶的过程是艰辛且值得的。
练舞的辛苦无法磨灭李建平对舞蹈的热爱。她说:“舞蹈的魅力在于它能够通过大开大合的动作,极致地表达内心的情绪,这是其他的艺术形式无法达到的。”
心灵的疗愈者

李建平演示创意舞蹈。(张玲 摄)
为了给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治病,李建平四处奔走寻医,也因此开始接触舞蹈康复。
2018的秋天,李建平在美国的物理治疗室,看见人们在用舞蹈治病,新世界的大门在她眼前打开。当时的李建平被震撼了,因为她跳了一辈子的舞,却没有想到舞蹈还可以治病。
在美国,李建平大约花了6年的时间,学习舞蹈康复的知识,这是一门涉及心理学、神经学、心理学、人体运动学、舞蹈学几个门类的综合学科。“无论是帕金森,还是抑郁症和自闭症,都是神经系统的疾病,所以这个专业需要系统地学习神经学、心理学、人体运动学等学科。”李建平说。
学成以后,母亲的病已到晚期,李建平只能让母亲锻炼手指。每天早上,母亲都会练习钢琴。
接触舞蹈康复的初衷,原本是为了给母亲治病,但后来,李建平想要帮助更多像母亲一样的患者。回国后,李建平在深圳开设了舞蹈康复基地,帮助自闭症、抑郁症、帕金森症以及亚健康的患者。

爱是双向奔赴
这份付出也收获了回报。逢年过节,学员们会请李建平吃饭表示感谢。还有一次,学员们给李建平送了一面锦旗,这让李建平非常感动。“其实我这辈子得到了很多证书,我的证书可能有几大叠吧。但是这面锦旗给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我这一生可能就差这一面锦旗了。”李建平动容地道。
当李建平教学员们跳创意舞蹈时,她向学员讲解舞蹈动作:“想象自己从心里掏出来了一个希望,这个希望也许是希望和自己的孩子团聚,也许是其他的,你想把这份爱也传递给他人。”
每次李建平教这个动作的时候,很多学员都哭得稀里哗啦。李建平体贴地没有追问太多。“现代人的心里都有很多秘密,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把什么东西掏出来了,也许是心里的一个牵挂,或者是某一个舍不得的人。”李建平说。
从充满聚光灯的舞台,再到人生的舞台,李建平的舞蹈事业始终生生不息。她也将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通过舞蹈这种形式,将爱传递下去。

(图片来自受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