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5电影网专稿又是一年金鸡百花电影节,这里既有对过去的阶段性总结,更承载着对未来的无限展望。
作为孵化华语电影新生力量的摇篮,金鸡电影创投大会在七年历不断优化自身模式,在延续过往亮点的基础上,持续调整、追求最优状态。

今年,金鸡创投在往年基础上全面升级,除“主单元”、“科幻片单元”、“制作中(WIP)单元”、“计划”终极路演外,还设有【报晓】展映单元、推介仪式、样片实验室等活动。
今年创投“主单元”评审阵容延续“老面孔+新血液”的组合:与两位电影人继续坐镇,去年担任金鸡创投驻场监制的再度回归,而的加入也为评审团带来了新的思维碰撞。

随着本届创投大会圆满落幕,各项荣誉在推介仪式上逐一揭晓。其中,《猪肠碌你吃过没》获得“中国好故事优胜项目”,路演过程中被不少评审认为适合走艺术路线的项目《驱鸟人》获得“艺术之光优胜项目”,并获得了30万的后期资源包。

“评委会优胜项目”的两个项目里,既有自我表达的《蜻蜓之日》,也有商业属性较强的《摩登情书》。《许我再少年》和《蝶道》同时获得“厦门制作优胜项目”。


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创作者和项目选择与金鸡创投共同成长。导演颜志坚和制片人褚瑶茜今年便带着他们的样片作品参与了创投的样片实验室单元,并获得了导演的监制支持。

而去年此时,他们正携同名长片项目《再搬一出戏》进行路演宣讲,最终荣获“厦门制造优胜项目”荣誉。
两年间,项目从构想到文本,再转化为影像。颜志坚的进展是每位创投人的缩影,也印证了金鸡创投从“我有个故事”到“我们看世界”的理念升华。

昔日,大导演的“十年一觉电影梦”曾是无数追梦人坚持“电影不死”的内心独白。如今,创投的出现让这个周期显著缩短。
然而,面对市场上各类创投活动,将项目从无到有,最终推向市场,其过比想象中更为艰辛。
01
近年来,金鸡创投大会不断丰富内容板块,既有常规的“主单元”和“制作中(WIP)单元”,也衍生出更垂直的“科幻片单元”,以及面向高校学生的“学子计划”,还有创新机制“角色计划”、“轻舟计划”、“影动延平·峡两岸青年影人创作行”等,内容日趋精细,覆盖面持续扩大。

我们在多个单元中都能看到金鸡的“熟面孔”——金鸡与这些作品彼此成就。例如今年“制作中(WIP)单元”的项目《我的名字》,便经历了从前年“主单元”到去年“样片实验室”,最终携成片来到本届大会的成长历程。

参与其中的创作者,心态也在这一过程中悄然转变。
颜志坚作为厦门人,但与去年一样,他们在创投大会活动开始时便来到会场酒店,以便更深入地参与本届创投活动。尽管导演颜志坚在开幕前两天才向组委会提交成片,但今年无需登台面对评委,心态确实轻松不少。

虽然今年仍以参与者身份加入,但他们更多了一份冷静观察的视角。过去三天里,褚瑶茜几乎“扎根”酒店,坐在创投终极路演现场聆听每个项目的宣讲,并抽空观看“制作中(WIP)单元”的项目。对她而言,这既是学习,也是反思。
今年创投主单元的项目数量从去年的10个恢复至往年的15个。我们注意到,这些作品相较往年也呈现出显著变化。

颜志坚从金鸡创投早期便开始旁听,他观察到早期的项目多从创作者自身经验出发,而近两年的项目则更主动地进行类型融合尝试。这一变化同样体现在评审点评中:“以往大家更关注市场可行性,强调项目如何更好落地;但近两年的建议更多聚焦于剧本本身,力求剧本更趋完善。”

例如在今年项目《盗贼失业联盟》的宣讲中,多位评委就剧本的类型方向与剧作表达提出了具体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路演过程中,不止一位宣讲者明确提出要打造“中小成本商业类型片”——这恰恰反映了创作者对商业电影市场的敏锐观察。

不仅如此,我们发现今年如《我姓张,不幸福》《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等多个项目,越来越多地关注代际关系议题。
颜志坚自己的项目《再搬一出戏》也是如此。褚瑶茜坦言,这种创作取向的变化,不仅源于创作者的自我表达,也反映了市场观影习惯的变迁。
“现在主流的90后、85后观众大多已成家立业,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结构。观影行为不再只是个人娱乐或情侣约会,越来越多人选择带父母或孩子共同观影。例如国庆档期间,我就带家人去看了。这种观影习惯的变化,也直观体现在合家欢电影及动画电影市场表现的稳步提升上。”

02
在每个项目推介中,项目方通常会向评委概述理想的时间规划——创投结束后修改剧本,未来一年内开机制作,并在次年或后年上映。

就当前电影市场而言,一个项目在经历创投后,会主动或被动地获得与资方接洽的机会。但在此过程中,每家公司的关注点各不相同。
颜志坚和褚瑶茜去年在创投大会获奖后,曾赴北京与在金鸡期间接洽的资方进行多轮会谈。
有的资方对演员人选提出要求,有的则希望在项目上掌握主导权……在这些需求未明确落地前,项目均无法最终过会,实现开机。而这也同样是很多创投项目在获奖之后,均都遇到的困境。

这一过程也为颜志坚提供了更多修改剧本的空间。此前在创投路演中,评审们已从不同角度对这个故事提出见解,而与资方的会谈也带来了不少宝贵建议。
“样片实验室”的出现,则让他们看到了更多可能性。
“样片实验室”是金鸡电影创投大会组委会于2023年推出的全新板块,通过从资金到专业指导的全方位样片拍摄扶持,向投资人展示青年导演的创作能力,打通从“创”到“投”的“最后一公里”。

为筹集项目启动资金,《再搬一出戏》报名参与了新一轮竞争。今年共收到22个申报项目,其中9个进入面试环节,最终《好事将至》(样片名《偷拍者》)、《离开前,叫醒我》、《全金属防线》(样片名《菩萨》)、《夜晚的母亲》(样片名《孕育》)与《再搬一出戏》5个项目脱颖而出。
尽管只是样片,颜志坚和褚瑶茜却以完整作品的标准进行创作。而长久没有短片演出计划的中国台湾演员,在收到剧本后被剧本中这个特别的角色打动了。对他们而言,这更是一次珍贵的学习过程。自研究生毕业后,颜志坚坦言这是“找回现场手感的过程”。

我们注意到,近两年创投中,越来越多创作者带着项目样片与评审见面。
以科幻单元为例,项目数量虽相对主单元较少,但组委会希望尽可能为每个项目匹配资源,助其完成样片拍摄。
正如评审一直强调的,“创投活动进入终审阶段,无论是要向评审还是向产业界展示项目潜力与导演能力,没有样片都是‘纸上谈兵’,风险极高。”
近年来,金鸡创投特别倡导样片拍摄,“从根本上推动项目真正融入产业、实现落地,这不仅是对导演能力的考验,也是确保产业稳健发展的保障。”

褚瑶茜同样在实操中学习了大量制片管理经验,为后续工作稳妥推进奠定基础。过去大家往往专注于成本控制与后期回报——这也是创投会上评审常提及的问题。通过这次样片创作,褚瑶茜对这些环节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已列出多家与影片调性契合的企业,计划洽谈未来的IP开发。
本项目此次的导师殷若昕导演,其首部电影作品就曾在创投单元一鸣惊人。颜志坚与她的合作达成了默契:“殷导非楚我想要什么,总能精准指出需要修改完善之处。”

从拍摄到后期交片,整个周期非常紧张。颜志坚对当前版本并不完全满意,希望在本轮放映后,重新调整剪辑与声音等后期环节。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今年“样片实验室”的其他项目中。
颜志坚计划在内容修改至满意后,再与之前接洽的资方进一步沟通。若进展顺利,明年即可开机。当然,创投仍将是其重要的行业宣传渠道,未来参与金鸡“制作中(WIP)单元”也在其规划之中。

由此可见,样片对导演而言既是一场考验,也是一次实验。短片实现创作的执念,长片将弥补短片留下的遗憾。
“样片实验室”正成为助力他们走向市场的“垫脚石”,在发现电影未来之的同时,点亮中国电影产业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