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凤凰台上首播,口碑两极分化,任嘉伦的演技成为最大争议点

娱乐 2025-11-18 20:28:19

11月14日晚,古装剧《凤凰台上》在优酷平台上线4集,瞬间点燃舆论场。

开播两小时内,优酷热度飙升至8500,但豆瓣短评区却陷入“冰火两重天”的撕裂局面。

粉丝的五星好评与剧迷的一星差评短兵相接,而所有火力的焦点,齐齐对准了男主角任嘉伦的演技。

这部由任嘉伦、彭小苒主演的架空古装剧,本可凭借顶流光环和经典爱恨情仇叙事稳扎稳打,如今却因一场关于“表演方法”的论战站上风口浪尖。

究竟是谁的审美出了错? 还是古装偶像剧的底层逻辑本就与大众评判标准格格不入?

《凤凰台上》开播后,豆瓣短评区迅速被两极分化的声音淹没。

粉丝群体毫不吝啬地送上五星好评,“禁欲感拉满”“眼神有戏”等赞誉高频出现,他们认为任嘉伦精准拿捏了角色的隐忍与深情。

然而,非粉丝观众的大量一星、两星评价同样扎眼,“全程一个表情”“演技套路化”“男主太油了”的批评此起彼伏。

这种对立让剧集短时间内的口碑呈现极度撕裂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凤凰台上》剧情本身的争议声量却异常微弱。

剧集设定在架空古装世界,讲述男女主角的爱恨情仇,从服化道到场景氛围,都精准贴合古装偶像剧的类型框架。

无论是粉丝还是普通剧迷,大多认同需在古装偶像剧的范畴内评判该剧。

其优缺点被视为类型剧与生俱来的特质,整体呈现“合格线以上”的四平八稳姿态。

对于偏好古装甜宠、古风美学的观众而言,它提供了熟悉的观剧快感。

真正将《凤凰台上》推上风口浪尖的,是围绕任嘉伦演技的集中讨论。

他的表演被概括为“冷面凝眉表演法”面部整体保持冷峻,情绪流露极少,主要依靠皱眉传递愤怒、纠结等核心情绪。

这种表演方式在流量明星中颇具普遍性,被视作一种“安全牌”选择。

冷面能最大化凸显演员的颜值优势,强化“禁欲系”人设,同时避免因情绪表达失控导致的表演风险。

张一山在《鹿鼎记》中因表情过度夸张遭批评“演什么都像猴子”,正是反例。

“凝眉”则常被视为青年演员调动情绪相对简单的入门级技巧。

与戏骨级演员运用多种微表情不同,眉毛肌肉更易操控,因而成为表达负面情绪的常见选择。

在任嘉伦的多部作品中,这一标志性动作频繁出现。

若将视角切入《凤凰台上》作为古装偶像剧的本质,任嘉伦的“冷面凝眉”便呈现出另一种合理性。

偶像剧的核心创作逻辑是“为粉丝服务”,其背后存在独特的受众心理机制。

偶像与粉丝的关系建立在“仰望与膜拜”的心理落差之上。

偶像的冷面与疏离感非但不是缺陷,反而是强化这种距离感、激发粉丝崇拜欲与保护欲的关键。

如同大众对“女神”的追捧,若偶像过于亲和,神秘感与魅力可能大打折扣。

从这层意义上看,任嘉伦的表演精准命中了目标受众的审美期待,成为一套高度适配类型需求的“定制化”表演。

有分析指出,这或许是一种“懂观众”的表演巧思,而非简单的演技不足。

然而,一旦跳出“粉丝特供”的语境,表演的局限性便暴露无遗。

剧中,配角汪卓成凭借细腻的眼神戏获赞,陈意涵仅三分钟出场就成功塑造人物,其表现与男女主形成反差。

彭小苒饰演的侠女凌苍苍,亲自完成高空威亚动作,红衣造型被评“帅到炸裂”,但其哭戏也被指“眼泪硬挤”,缺乏情感层次。

任嘉伦的原声台词再遭诟病,被指咬字不清、缺乏帝王威严,36岁饰演少年天子的状态也引发“违和”质疑。

此外,剧集宣发初期将女主反抗政治联姻的情节扭曲为“妻子与情夫出逃”的低俗文案,招致观众反感,主演彭小苒亦在社交媒体表达不满。

尽管后续修正,负面影响已然造成。

《凤凰台上》的现象级争议,折射出当下影视行业的深层矛盾。

资本追逐明星影响力和话题度,使部分演技备受争议的演员依然片约不断。

观众评论区如潮的差评,可视为对“流量至上”逻辑的一次集中反噬。

与任嘉伦近年角色同质化、演技被指停滞相比,其早年《大唐荣耀》《周生如故》中的表现曾获认可。

如今的“冷面凝眉”能否视为其在特定发展阶段的理性选择,即先以安全方式巩固市场,再求突破。

《凤凰台上》的舆论风暴,表面上关乎一位演员的演技争议,实则牵动着古装偶像剧的创作范式、粉丝经济与大众评判的标准错位,以及流量时代的行业规则。

当观众开始用差评投票,当“为粉丝服务”的类型剧难以圈地自萌,是否意味着市场的选择正悄然转向?

这场围绕“冷面凝眉”的讨论,究竟是对表演本身的苛责,还是对一种娱乐生产模式的集体反思?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