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著名女歌手曾轶可因为曾大闹机场,还被前员工揭发言语羞辱,搞职场霸凌,瞬间站在风口浪尖上!

这名前工作人员发长文控诉曾轶可2021-2025年期间多次言语羞辱、人身攻击员工,并威胁“迟早被人搞”“不演了”等。 矛盾焦点包括:强求私联粉丝、临时增加非工作需求、当众摔刀叉等行为。

2019年6月17日,曾轶可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入境时,因未按边检民警要求脱帽配合自助查验通道的人脸识别,拒绝配合执法。
民警依法进行人工复核时,曾轶可对民警爆粗口,并两次近距离拍照干扰执法。民警指出其错误后,值班领导介入批评教育,鉴于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最终放行。

当日晚间,曾轶可通过微博账号“曾轶可NewestNews”连发9张未打码的边检民警证件照及个人信息,指控其“凶煞”“私用职权”,并煽动粉丝网暴该民警。
6月19日,北京边检总站发布通报,确认其行为构成“干扰执法”和“侵权”,保留法律追诉权。
人民网等官媒发文批评:“法律容不得半点侵犯,公众人物须以身作则”。

此后,曾轶可的商演与综艺全面暂停:如《我是唱作人》镜头被剪,音乐节邀约取消。

2022年,她在深圳跨年演唱会迟到半小时,以“打碟1小时”替代演唱,面对粉丝加唱请求冷脸拒绝“不愿意”,引发全场喊“退票”。

2025年苏州、天津站演唱会因票房惨淡取消。主办方称“1680元档仅售38张”,工作室质疑数据真实性,指责沟通不透明。行业分析指出艺人收取固定秀费却不担风险、票价与区域消费力不匹配是主因。

现任助理反指前员工辱骂同事,双方各执一词,暂无实质证据(如录音、聊天记录),因此争议巨大!

有网友炮轰曾轶可是“艺德缺失”:从机场拒检到演出敷衍、职场霸凌,形成负面链条。网友质疑:“公民需配合安检,明星无权搞特殊化”。
有粉丝呼吁“给改过机会”,提及她曾参与公益,她曾是保护母亲河大使,并去聋哑学校义演。有人认为职场霸凌指控证据不足,需“让子弹飞一会儿”。

曾轶可机场事件非孤立行为,而是其公众形象崩塌的起点。伴随后续职场霸凌争议与演出市场遇冷,暴露了艺人规则意识缺失与市场定位偏差的双重困境。公众人物应以身作则,而行业也需重构透明、健康的合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