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德云社演员的进化历程,看懂了这个,就明白为什么别的卖不出去票

娱乐 2025-11-19 08:32:07

德云社名气日渐攀升,这一点无论是忠实粉丝还是普通观众都能感受到。为何其他相声团队演出难以售罄,却总有人靠着德云社的热度维持声势?为何德云社演员的商演不断、观众的热情始终不减?用郭德纲的话说,这是一种“高科技”。而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其实在于德云社演员的不断成长与蜕变。

最近我把《德云斗笑社》从第一季到第三季重新看了一遍,跨越五年的变化让人不禁看清了德云社演员的进化轨迹。如果还觉得不服气,不妨先看完这些变化再下定论。

回到2020年的第一季,除郭德纲和于谦外共有11位演员参与。除了岳云鹏在大众层面有一定知名度,其余徒弟虽然都有粉丝,但影响力主要局限在各自的小圈子里。综艺部分简单快乐,节目氛围轻松,可相声竞演环节却略显稚嫩,多为老活加工、时间短、结构简单,表演经验不足的问题一览无余。最终夺得季军的孟鹤堂,也更多是因为发挥稳定而非技艺突出。像张九龄早早淘汰,表演欠成熟;尚九熙的段子节奏松散、包袱偏少,暴露出明显短板。

到了2021年的第二季,共15名演员亮相。熟面孔回归,几位新人加入,观众的亲近感增加不少。综艺部分加入剧本杀元素,表演要求更高;相声竞演的时长和舞台空间更充分,使得作品质量肉眼可见地提升。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孟鹤堂和岳云鹏合作的《一段悲伤的相声》——内容扎实、结构完整,堪称破圈之作;孟鹤堂的“狗子系列”也被郭德纲评价为“开窍了”。与此同时,栾云平、张鹤伦、周九良等人的演出也越来越稳。缺点当然仍有,比如张九南把小剧场里的“疯狗式”表演放到综艺舞台上,稍显青涩,效果不如预期。

到了2024年的第三季,除了郭德纲、于谦,共有12位演员参与。有人认为换导演导致节目质量下降,其实只是娱乐部分减少,相声竞演更加突出。三年间演员明显成熟,每个人的表现都亮眼。孟鹤堂与烧饼的《特工学院》、张九龄的《人生体验馆》、张鹤伦的《当你忘记我》都有全新的设计,无论完整度、包袱还是舞台表现,都达到可登商演舞台的标准。郭德纲和于谦频频评价:“这节目不错,再打磨一下就是一段成熟的相声。”能被认可为商演作品,是对一个相声段子的最高评价。

德云社从来不是伟大的企业,它只是一个民间艺术团体,演员靠手艺吃饭,观众愿意买票支持,这本是最朴素的艺术关系,也不知道哪里招惹了非议。更重要的是,与过去动辄被指“三俗”的印象不同,如今德云社相声中的低俗内容比例极低,许多节目更注重结构、主题与表达。如果只盯着那极少的部分不放,就像吃一道菜只盯着最不起眼的部分一样失之偏颇。

德云社的成长,是演员进步、作品进化、观众认可共同形成的结果。名气的提高并非偶然,而是多年磨砺后的自然呈现。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