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紫和赵丽颖新剧网传要对打!都在央视播,这下观众要追不过来了

娱乐 2025-11-20 05:49:34

杨紫VS赵丽颖:2026开年剧王对决,央视擂台已搭好!

2026年开年的电视屏幕注定热闹。

一场被网友戏称为“神仙打架”的剧集对决正在酝酿,杨紫主演的《生命树》与赵丽颖领衔的《造城者》网传将同步登陆央视开年档。

这两部分别登陆央视一套和八套黄金档的年代大剧,让观众提前陷入了“甜蜜的烦恼”。

2026年1月的央视排播表可能创造历史。

业内人士透露,央视计划打破常规操作,让《生命树》和《造城者》这两部备受期待的大剧同期播出。

这种安排在央视的播出史上颇为罕见。

央视一套黄金档素来是主流正剧的首选平台,《生命树》的主题契合其定位。

央视八套则更侧重电视剧的观赏性,《造城者》的题材与之匹配。

双平台联动覆盖了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社交平台上,“杨紫赵丽颖开年剧对打”话题阅读量已突破三亿。

网友们纷纷制作追剧排期表,有人调侃“遥控器电池要备足”。

《生命树》的拍摄地位于青海高原,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

剧组人员需要背着氧气瓶进行工作。 强烈的紫外线让演员的妆容需要特殊处理。

杨紫在剧中彻底颠覆了以往形象。

她以利落短发和黝黑皮肤出镜,扮演守护高原生态的白菊。

为了一场追逐戏,她在碎石坡上反复奔跑,手脚多处被划伤。

正午阳光的制作团队采用边拍边剪模式。

该剧在2025年10月底杀青,短短两个多月后就具备播出条件。

这种高效率的制作流程在业内引起讨论。

胡歌和梅婷在剧中与杨紫有大量对手戏。

张哲华饰演的年轻护林员角色也是关键人物。

剧组在高原搭建了实景村落,服装道具都经过严格考据。

《造城者》将时间线拉回上世纪80年代。

故事围绕沿海滩涂的新城建设展开。

编剧袁克平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力求还原时代细节。

赵丽颖在剧中的造型令人眼前一亮。 的确良衬衫和工装裤的搭配复古感十足。

她走访了多位当年参与基建的退休干部,学习那个年代特有的办事风格。

在一场滩涂施工的戏份中,赵丽颖赤脚踩进泥泞。

她和群众演员一起推着运石车,泥水溅了满脸。 这个镜头拍了七条才通过。

黄晓明饰演的技术员与赵丽颖有大量工作交锋。

朱媛媛扮演的妇联主任角色颇具亮点。 剧組在福建沿海复原了1980年代的建筑工地。

导演孙皓此前凭借《庆余年》展现叙事功力。

他在《造城者》中再次驾驭宏大题材。 编剧袁克平的剧本修改了十一稿才最终定稿。

正午阳光为《生命树》组建了资深制片团队。

艺术总监曾参与《山海情》制作。 剧组在青海拍摄期间,当地牧民也受邀担任群众演员。

两部剧的投资规模都达到行业顶级。

《造城者》搭建了占地百亩的实景工地。

《生命树》则动用专业团队进行航拍,捕捉高原四季变化。

杨紫在开拍前接受了三个月高原适应训练。

她学习了很多生态保护知识。 剧中她需要熟练使用各种巡山工具。

赵丽颖为角色增重五斤,让形象更符合劳动女性。

她专门练习了那个年代的自行车骑行姿势。 剧中大量方言台词都是原声收录。

两位女主角都拒绝了替身演员。 动作戏份均亲自完成。

《生命树》中有场雪地戏,杨紫在零下十五度拍摄到凌晨。

《造城者》的雨戏拍摄了整夜。

《生命树》的预告片里有个镜头:杨紫在暴风雪中护住幼崽。

这个镜头拍摄时恰遇真实雪暴。 剧组的坚持收获了真实感。

《造城者》曝光了一段施工长镜头。 两百名群众演员同时作业,场面震撼。

这段三分半钟的镜头需要精确调度。

网友已经发起“追剧日历”创作大赛。

有人设计出分屏同步观看方案。 电视台也在研究特殊的节目编排策略。

业内专家分析这两部剧的风格差异。 《生命树》偏重人文关怀,《造城者》侧重时代叙事。 不同的审美取向将考验观众的偏好。

《生命树》中,梅婷饰演的牧区医生戏份吃重。

胡歌的角色跨越三十年时间线。 老戏骨的加盟提升表演质感。

《造城者》里,陈明昊扮演的反对派角色很有深度。

余皑磊的喜剧表演缓和了严肃氛围。 配角阵容都是实力派。

两组演员在片场经常交流表演经验。

《造城者》剧组组织集体观摩历史影像。 《生命树》演员则实地体验牧民生活。

《造城者》服装团队复刻了上千套年代工装。

每件衬衫的纽扣都经过做旧处理。 施工机械都是真实的老式设备。

《生命树》的植物专家全程跟组。 确保拍摄不会破坏高原植被。

每个空镜头都达到纪录片级别画质。

两部剧都采用4K超高清拍摄。

后期调色风格却截然不同。 《生命树》偏冷色调,《造城者》用暖黄基调。

《生命树》释放了大量自然风光素材。 杨紫的造型突破成为讨论热点。

环保话题引发社会共鸣。

《造城者》主打怀旧情怀。 赵丽颖的干部形象引发回忆潮。

基建成就的展示提振民族自豪感。

两家粉丝在宣传上展开良性竞争。 收视率预测数据不断被刷新。

广告商对两个时段都表现出强烈兴趣。

当荧屏上同时出现高原的辽阔与工地的火热,当生态保护的紧迫感遇上城市建设的成就感,这种奇观式的观剧体验前所未有。

遥控器在手的观众,其实面临的是一个关于审美偏好的选择:我们更渴望回归自然的宁静,还是更向往人类改造世界的激情?

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比收视率数字更值得玩味。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