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编辑 乐乐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2025年11月,日本政客的一句狂妄言论,让全世界都沸腾了。

谁也没想到,投降80年后。
战败的弹丸小国竟然又开始搞事情了。

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就在日本政客频频在国际上大放厥词的同时。
曾经在中国抗日剧中扮演“鬼子”的他。
却因一个举动意外成为全民力挺的偶像。

挺中国统一,娶中国妻子,改中文名字。
君子生于小国非君子之过也!
这句老话用来形容日本演员矢野浩二再合适不过了!

扎根25年,“鬼子专业户”的中国情缘
在中国观众的记忆里。
矢野浩二的名字总是和"鬼子"角色绑定。

《小兵张嘎》里阴狠的斋藤。
《铁道游击队》里狡猾的冈村。
《亮剑》里凶残的山崎大队长。

可这个在荧幕上"作恶多端"的日本演员。
现实中却成了中国人最信赖的外国友人。

2025年11月18日。
当日本政客还在国际上疯狂挑衅时。
矢野浩二却用一句“我永远支持一个中国”颠覆了很多人对“日本人”的认知。
这份反差的背后,是25年扎根中国的坚守。

1970年,日本大阪一个三女家庭终于迎来了唯一的男丁。
父亲看着襁褓中的儿子乐的合不拢嘴,还给他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浩二”。
可儿子的到来让全家喜出望外的同时,也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状况雪上加霜。

在浩二的记忆里,小时候他们一家六口只能挤在不到二十平的小房子里。
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紧巴巴。

高中毕业后,为了帮家里“减负”,浩二果断放弃了升学,早早扎进社会摸爬滚打。
他凌晨顶着寒风送过牛奶,踩着自行车穿梭街巷当过邮递员。
最后在一家酒吧稳住脚跟,成了一名酒保小哥。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客人的一句“你长得还不错,为什么不去当演员呢?”
直接点亮了少年藏在心底的梦想小火苗。

自那以后,他的心就躁动了起来。
犹豫许久后,他最终还是不管家人的反对揣着一腔热血去独自闯东京电影圈了。
为了最大限度的接近剧组,他只能从艺人助理做起,这坚持就是整整八年。

2000年,中国导演滕华涛正在筹备新作,正缺一个会说日语的演员。
靠朋友牵线,浩二拿到了试镜机会,在片中本色出演了一个日本留学生。
而这次中国之行也让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为什么不能去中国发展呢?”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初到北京,他就被一系列的难题给浇了个“透心凉”。

语言不通是首要难题,他只会几句简单中文,连剧本都看不懂。
更让他难受的是周围人的偏见与疏远。

当时不少人对日本演员带着天然的排斥,背后议论、故意避开都是常事。
加上没受过专业表演训练,被导演批评更是家常便饭。

那段时间,浩二常常一个人躲在出租屋里偷偷落泪,甚至有过打包回国的念头。
但骨子里的韧劲让他坚持了下来。

他报名了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培训班,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背单词、练发音。
连睡觉前都对着镜子琢磨,半年后已能流畅交流。

可让他怎么也没想到的是。
中国的演艺圈给了他演戏机会的同时。
也让他第一次为自己的“日本人身份”而痛苦不已。

演最坏的“鬼子”,做最真的朋友
第一次演"鬼子"的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2002年,抗日剧《记忆的证明》剧组急寻日本演员。
矢野浩二因为看过杨阳导演的《牵手》,便主动报名争取试镜机会。

试演几段后,杨阳当场拍板,把重要角色“冈田”交给了他。
这份信任让他激动到直言“就算没酬金也想演”。

拍摄时的艰苦至今历历在目。
东北的冬夜气温低至零下,他裹着单薄的戏服拍夜戏。
有次情绪激动拍对手戏,抬手拍向笔筒被笔扎破手指,鲜血滴在地上都没察觉。
这份对表演的敬畏,让整个剧组都对他刮目相看。

从那以后,矢野浩二成了观众口中的“鬼子专业户”。
这些深入人心的反派角色,让他成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可他本人却因为这些角色而感到痛苦。

长时间的纠结后,他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
"我演的不是角色,是历史的警钟,必须演好,才能让后人记住伤痛"。

真正的突破来自2012年的《盛宴》。
他在其中扮演了一位中共地下党。
他成了中国抗日剧中第一个出演中国人的日本人。

2008年,浩二加入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主持团。
他凭借着那句"我是来自日本的矢野浩二"以及接地气的风格,收获了众多中国观众的喜爱。

被祖国排挤,却在异国收获家人
可在中国越受欢迎,浩二在日本的处境就越艰难。
本部分民众无法接受他在中国演"鬼子",更不理解他对中国的亲近。
甚至骂他"胳膊肘往外拐",说他是"叛徒"。

最严重时,他甚至当街被激进分子打得鼻青脸肿。
日本右翼的媒体也纷纷发文骂他"叛国者",抵制他参与任何本土节目。

亲戚朋友与他疏远,甚至有人在他家门口贴恐吓信。
他的父母因为受到非议,多年不敢出门。

最艰难的时候,是中国粉丝给了他力量。
“中国就是我的第二故乡”,矢野浩二在采访中说。

如今,这个"鬼子专业户"早已超越了演员的身份。
2008年汶川地震,他带头捐出50万支援灾区。

武汉疫情时,他发动日本友人筹集13万只口罩,自己驱车1000多公里送到武汉。
新疆棉事件爆发后,他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力挺国货。

不知不觉间,他的生活早已和中国深度绑定。
在重庆拍戏时,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婚后主动提出让女儿加入中国国籍。

每逢春节,他都会陪着丈母娘大扫除、贴春联。
录节目时他张口闭口"国内"指的都是中国,提起日本只说"回去出差"。

哪怕因为多年前采访中的一句“中国人没资格养狗”而被批“两面派”。
他也从未放弃过对中国的热爱。

一句“我老婆孩子都是中国人,我是中国女婿,我辱华,是辱我自己吗?”
引发无数网友点赞。

这份坚守,让他在日本承受了巨大压力。
可当高市早苗用言论制造对立时。
矢野浩二还是用真诚让我们看到了“君子”的模样。

力挺中国:从“矢野浩二”到“浩歌”的深情告白
现在的矢野浩二,早已把中国当成了真正的家。
2022年,他给自己取了中文名字“浩歌”,取自粉丝对他的昵称“浩二哥”。

现在的他,在抖音拥有700万粉丝,点赞数超1.5亿。
经常发布搞笑配音段子和生活日常,粉丝们亲切地自称“浩家人”。
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成了他最珍贵的财富。

从东大阪的追梦青年,到扎根中国的“浩歌”。
从被日本排挤的演员,到中国观众喜爱的“老朋友”。
从孤身一人,到拥有幸福的中国家庭。
矢野浩二用25年的时光证明,心才能换真心,尊重与真诚才是跨越国界的通行证。

在这个文化多元交融的时代,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艺人,更是中日民间友好的桥梁。
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影响。
很多人才注意到,其实日本演艺圈有很多像他一样热爱和平,热爱中国的人。

远的不说,就说这次高市早苗的风波中。
除了矢野浩二,还有很多日本明星为中国发声。

11月17日,扮演“艾斯奥特曼”的日本演员高峰圭二公开发文质问高市早苗。
"和中国发生冲突有什么好处呢?努力搞好关系,才是维护和平的关键!"
这番话没有华丽辞藻,却道出了普通民众的心声。


同样收获赞誉的还有歌手美依礼芽。
这位凭借《极乐净土》在中国爆火的日本艺人,11月18日在微博公开表态:
"中国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中国的朋友都是我珍视的家人——我永远支持一个中国"。

IP地址显示她当时正身处日本。
这份在"家门口"的勇气,让她的微博评论区瞬间涌入百万点赞。

当高市早苗的言论让中日关系陷入冰点时。
这些日本明星却用行动证明:民心所向,从来都站在尊重与真诚的一边。

东京的霓虹依旧闪烁,但日本经济的寒冬还未过去。
高市早苗的政治生涯岌岌可危,但矢野浩二的中国故事还在继续。
这场横跨中日的舆论风暴,最终会沉淀为历史的真理。

国家主权不容侵犯,这是不可动摇的底线。
民心所向不可违背,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真诚友谊值得珍视,这是跨越国界的真理。

希望日本能早日认清现实,让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成为过去。
也希望像矢野浩二这样的友好人士越来越多,让中日民间友谊的桥梁更加坚固。
毕竟,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的主题,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终将被历史抛弃。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