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8陈赫懒出圈,谭松韵一句“我也是”戳穿强撑社交面具

娱乐 2025-11-21 12:49:14

向往的8这一季之所以重新焕发活力,吸引观众的并非黄磊的厨艺,亦不是何炅的场面掌控,而是陈赫那种明明想逃却无法逃脱的表现,还有谭松韵一出现就令人有种“回家的感觉”的人间烟火气。这种真实、亲切的氛围正是节目的魅力所在。

事实上,慢综艺的精髓不在于去远方,也不是说有诗意,而是在于“熟人之间轻松调侃,相互打趣,懒人装忙却露了马脚”。观众真正吸引的,正是这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松弛感。要是上期没有陈赫掰玉米的情节,我估计早就因为太无聊直接倍速看完睡着了。他一路上嘴里不停抱怨“怎么又是我”,就像我周五晚被领导突然叫去修改方案,明明知道自己逃不掉,却还是要费劲心思去做。

这种“抗拒型劳动”非常容易令人产生代入感,谁会在乎玉米地到底是节目组设计的情节?我们关心的只是那种“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真实感。更妙的是,黄磊这次并没有急着给我们灌输什么“劳动最光荣”的理念,而是和何炅一起“坑”陈赫,说什么有400多号工作人员也得一起吃玉米,这就像老板给你画个饼,项目虽然不大,但总能让你产生一种“顺带改变世界”的错觉。

看着陈赫无奈地翻白眼又开始干活,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原来明星和我们一样,明知道这个饼不好吃,却不得不吃下去。陈赫把袖子一卷,干脆利落地捏起玉米,我立刻明白,综艺的笑点其实并不来自剧本,而是通过“肌肉记忆”来呈现的。每次他掰玉米的动作都让观众回忆起之前被掌控时的无奈和尴尬,那种“连续剧式的梗”远比新鲜的笑点更令人捧腹。

接下来,陈赫深夜两点还拉着新人一起吃泡面,自封为“蘑菇屋代办主人”,我并不觉得尴尬,反而松了一口气——终于有人把“不想拼搏”写在脸上,把晚睡晚过成了宣传片。当他穿着睡衣走进早市时,我只想说,没错,旅行就应该是这样,错过酒店早餐,那就来一份路边的烧饼。

谭松韵在节目中的另一个亮点是她和张子枫争着付烧饼钱那一幕,我忍不住截图发给闺蜜:“是不是和我们五一巷抢淀粉肠一个样?”妹妹回我:“我宅得都怕见人。”谭松韵没有急于安慰她,而只是简单回了句:“我也是。”这三个字的回应,比那些空洞的“你要开心点”更真实,更能触动人心。女生之间的安慰,从来不是大道理,而是一同分享那份无力感。

让我最惊讶的是,节目巧妙地将这两条线平行剪辑:玉米地里的陈赫愁眉苦脸,乌镇水巷里的姐妹俩边走边吃——一个“疲”字被拆解成两种解法,一种是顺从工作,另一种是逃离工作的乐趣。成年人都心驰神往,但往往只能选择其一,而综艺恰好替我们实现了“双选”,难怪这么多人爱看。

不过我也有些后怕:如果把“懒惰”包装成一种亮点,是否也在无形中加剧了我们对懒散的焦虑?看完节目后,我刷了两个小时的短视频,虽然感到放松,但心里却隐隐发慌,仿佛不刷就会被时代甩下去。节目让“偷懒”看起来如此迷人,却让我反思自己是否也会因此掉队——毕竟,连明星都可以心安理得地偷懒,我凭什么还要拼命内卷?

更矛盾的是,陈赫越是搞笑,我越开始琢磨他的通告费:他是六季的老嘉宾,镜头越多,人设越难改变,下次如果不想再做这些“杂活”,估计也不行。观众喜欢看他“抗拒”的样子,然而这不正是他被固定的人设吗?这和社畜被锁在工位上有何不同?我们看着他“逃班”时笑出声,却也在无意中消费了他的不自由,仔细想想,其实有点残忍。

同样,张子枫在节目中的内心挣扎也很真实,能让她暂时舒缓情绪的并不是外界的帮助,而是她闺蜜的到来。虽然节目中的温情让她得到些许慰藉,但结束后,她依然得独自面对舆论的压力。我们被短暂的温暖感动,复杂的情绪却被留在了屏幕外,弹幕里有人喊:“妹妹要开心”,然而故事并没有下文。

因此,我劝自己不要被节目里的轻松感迷惑。它给我带来了“想翘班”的快感,却也让我忽略了“翘班后该怎么办”的问题。综艺可以令人放松,观众可以笑出声,但在现实中,生活中的问题还得自己去面对,一边抱怨一边继续前行。明星能把抗拒转化成流量,而如果我真的模仿陈赫摆烂,月底的房租可不会等我。

归根结底,向往的8不过是把“累”伪装成糖,带给我们短暂的云端发呆感受。它聪明地没有真正解决任何问题,只是让我们短暂忘记生活的疲惫。我欣然接受这份小小的慰藉,但并不会把它当作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的生活,终究还得自己去面对。

如果下次陈赫再次加入,我想我还是会点开,毕竟,看到比自己更有名、富有的人也能享受“不想干”的时刻,本身就是一种慰藉——原来,疲惫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不是我自己无能。至于是否能治愈,至少在笑声中,我找到了片刻的宁静。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