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金主任在“对话领域”唯一一次“被教育”、“被说服”,唯一一次被打败了。
谁能拥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
剧中有两位老太太,堪称“人间清醒”,一位是将“语言艺术”发挥到极致状态但却永远高高在上的金主任,另一位就是同样睿智理性但却总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曲主任。

没错,金主任唯一的败绩就是败给了曲主任。
金大姐
这散步呢
啊,你这上医院呢
你说这来回二十多里地,你这腿受得了吗
那怎么办呢,你临时有个事叫车还行,你不能天天跑医院天天叫车接送啊
事件背景很简单,曲主任的丈夫马书记住院了,周秉坤帮着照顾,曲主任要每天跑医院。
注意,金主任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表示关心,关心每天都要骑车去医院的曲主任,可曲主任却有着另外的意思 ,有着自己想说的话。
想当初,金主任只要出门就会叫车,不管是临时有事还是住院走亲戚。
“叫车”代表了什么,代表了特权,代表了高高在上。
可金主任高高在上和曲主任有什么关系?
原著小说中,金主任帮忙求情让入狱九年的周秉坤提前释放,可周秉坤并没有表现得很开心,而是略带遗憾并给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父母活着的时候,如果她能见见我父母,哪怕仅仅一次,那我也比现在更感激她。
也就是说,郝省长、金主任和亲家从未见过面的问题,不光在周秉义心里是个疙瘩,在周秉坤乃至周家人的心里同样如此。
曲主任就是想劝一劝金主任,就是想让金主任放下架子,走下高坛,和亲家见见面。

明白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看曲主任如何敲打这位精明的老上级:
按老马现在的级别,可以
退了就得有个退了的样,你退了还天天用车,那人家嘴上不说,心里不得嘀咕啊,我这人自尊心可是很强的
老马什么级别?
退休前担任过军事学院的副院长,省委副书记,绝对拥有随时叫车的资格。
但请注意曲主任对待这个特权的态度:退了就得有个退了的样,要有自尊,要注意影响。
啥意思?
你已经退休了,已经不再高高在上,是时候放下架子了。
放下架子干什么呢?
我们继续往下看:
快出院了吧
还得几天吧,他再不出院,我这俩波棱盖儿就废了,这每天睡觉都能疼醒了
儿子是根本指望不上啊,一听他爸没危险了,立马拔腿奔上海了
从丈夫住院到自己照顾,从自己照顾自然而然就牵扯到了养儿防老的问题。
话题转换,平稳过渡,曲主任开始将话题引向金主任唯一在乎的关键点——子女。
曲主任是在批评自己的儿子吗?
她是在提醒金主任,你虽然没有儿子,但你还有一个女儿,你将来要指望这个女儿,你应该为这个女儿做点什么。

按照人之常情,别人批评自家孩子的时候,你应该反着说,替孩子解释两句,正如金主任接下来的一句话:
孩子还得上班
他是惦记他的老婆孩子
这句话又是啥意思?
我儿子惦记自己的老婆孩子,你女儿又该惦记谁?
自然是她的丈夫周秉义和周秉义背后的周家人。
然后,曲主任的终极敲打出现了:
行了吧,大姐,还是女儿好,养女儿好,贴心贴身的小棉袄,你说暖和不
暖和
羡慕你
快去吧
养女儿好,女儿是贴心贴身的小棉袄,暖了你的身心,你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对得起这份温暖?
金主任的女儿需要什么?
需要金主任照顾周秉义的仕途发展,更需要金主任和周秉义的父母见见面。

只是,金主任的回应非常冷淡,甚至故意绕开了这个话题,曲主任继续提醒:
对了,大姐,你替我跟秉义转达一下,我对他弟弟由衷的谢意,这次要不是秉坤,我真是抓瞎了
你天天跟秉坤见面,自己跟他说
背后说的好话,更有力度
走了,大姐
你这个
再见啊,金大姐
慢点骑
别的先不看,请注意金主任最后拿棍儿就要敲的小动作。
这个小动作,可以理解成老上级对老下属的宠溺,但实际上,这是金主任听懂曲主任提醒以后的正常反应。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这些事儿,我还用你提醒?
就曲主任和周秉坤之间的关系,她需要通过金主任,再让金主任通过周秉义这个中间人向周秉坤表示感谢吗?
背后的好话确实有力度,但曲主任和周秉坤之间不需要。

那么,曲主任为何要有如此拜托呢?
让金主任看见周家人的格局和温暖,让金主任和周秉义拥有一个谈论周家人的机会,让金主任帮自己还这个人情。
先让金主任放下架子,再让金主任替女儿多考虑考虑,然后再明确周家人的“并不可怕”,最后送上一个“亲家见面”的理由和机会。
人间清醒金月姬,面对这位清醒、睿智兼具温暖的曲主任,也就只有落败的可能。
只是,曲主任的敲打管用了没有?
亲家之间的见面,虽然一直都没实现,但周秉坤有困难的时候,金主任向周秉义表达了这样的态度:
我是想为你,为你们家做点事
想当初,这是两家人之间讳莫如深的问题,金主任能有这个态度,足见曲主任的敲打已经生效并开始发挥作用。

理性、睿智、清醒,固然重要,但只有内心填满温暖,才能达到所向无敌的状态。
人间清醒金月姬,值得学习,但人间温暖曲秀贞,更值得我们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