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吸毒丑闻淡出公众视野的歌手含笑,如今以“韩朴俊”之名、顶着220万粉丝的网络主播身份杀回直播间卖手串,这波操作瞬间点燃了舆论的炸药桶。一边是缉毒警察的鲜血与牺牲,一边是涉毒艺人转型主播的“再就业”,这场关于道德底线与工作权利的激烈对峙,狠狠撕开了涉毒艺人监管的灰色地带。
据查,在2025年8月27日至11月22日期间,含笑在某短视频平台以“演员、歌手”认证身份累计直播高达38场,主打的正是菩提、沉香、玛瑙手串,价格从39.9元的亲民款到699元的高端款分档明确。一个曾在家中被查获冰毒、摇头丸并被行政拘留的艺人,竟能如此活跃在拥有巨大流量的台前,这让许多网友直呼“无法接受”。



舆论的怒火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这是对缉毒警察生命的亵渎。“缉毒警无第二次生命”的评论获得了高赞,公众无法容忍一个曾是缉毒行动直接对立面的人,如今却利用公众影响力轻松牟利;其二,这向青少年传递了极其错误的信号——吸毒的代价似乎可以如此轻描淡写,甚至能“换个马甲”风光再来。网友们强烈要求平台永久封禁其账号,并呼吁立法明确“一次吸毒,终身禁演”。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含笑已为其违法行为接受了行政处罚,并积极戒毒十余年。法律并未规定涉毒人员终身禁业,他后续担任“北京市戒毒形象大使”、成立儿童关爱基金会的公益行为,以及作为普通公民的工作权理应受到尊重,可以转向幕后或非公众性职业。
那么,问题核心来了:含笑到底凭什么能直播?平台的回应堪称“经典话术”。平台客服表示,对于被有关部门及互联网平台“封杀”的劣迹艺人,绝不允许其直播,但“不是有违法记录就完全不能从事互联网的一些工作”。这巧妙地将“含笑”是否属于被“封杀”之列的问题抛了出来,实质上是在现行缺乏明确法律硬约束的背景下,打了一个危险的“擦边球”。

回顾含笑的“复出之路”,可谓步步为营:从吸毒被拘,到戒毒三年后出任戒毒大使(尽管被质疑“公益洗白”),再到化名“韩朴俊”参演超过10部影视剧,直至2023年因《狂飙》中“毒贩钟阿四”一角身份暴露,剧组被迫紧急删戏。这条路径清晰地表明,行业自律在利益面前时常显得疲软无力。
正如《法治日报》所引述的法律专家观点,当前对涉毒艺人的管理仍主要依赖行政管制与行业自律,亟待将这些软性手段上升至法律层面,形成刚性约束。
总而言之,含笑直播卖手串引发的这场风波,远不止是关于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它是一次对行业底线、法律盲区和公共情感的尖锐拷问。当“违法非劣迹”的模糊界定成为平台的护身符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下一次,又会有谁踩着这条红线“低调”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