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无视央视警告顶风作案,和刘涛传出绯闻的杨烁,终付出“代价”

娱乐 2025-11-23 16:48:06

前言

作为一个拥有优秀传统美德的国家,低调稳重应该是每个成年人所拥有的品质,可有些人就是“嚣张跋扈”。

甚至连央视的警告都无视,硬要顶风作案,曾经和刘涛传出绯闻的杨烁,终究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杨烁到底做了些什么?如今沦为怎样的下场?

编辑:CY

8700万的傲慢

那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杨烁抓住了风口,一夜之间从北漂穷小子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小包总”,留着微卷短发,自带低音炮嗓音,他与刘涛在剧里剧外的亲密互动,让他坐稳了“叔圈顶流”的宝座。

商演报价成倍上涨,代言合约像雪花一样飞来,那时候的他,简直就是行走的流量密码,可谁又能想到,就在这最风光的时候,他却亲手埋下了一颗最大的雷。

2018年,他在拍摄《异乡人》时,合同片酬高达8700万,远远超出了当时刚刚颁布的“限薪令”红线,当剧组提出减半协商时,他不仅拒绝,甚至用罢演来威胁,导致整个剧组停机,前期投入打了水漂。

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公众,更引来了央媒的怒火,直接点名他是“无视行业规则,破坏影视生态”的反面教材,他不懂。或者说,在鲜花和掌声中,他真的忘了怕字怎么写。

这份8700万的傲慢,成了他演艺生涯不可磨灭的污点,也成了那把刺破流量泡沫的最锋利的剑,粉丝的辩护声在铺天盖地的谴责中显得那么苍白,工作室的声明在央视的定性面前显得那么无力。

从那一刻起,杨烁这个名字,就从“国民老公”的神坛,开始摇摇欲坠,市场的铁拳,总是无声,却总在关键时刻重重落下,这惊人举动的背后,是一个“穷小子”逆袭后的彻底迷失。

命运的判词

如果把杨烁的人生看作一个系统,那么童年的创伤就是最关键的输入变量,在一个父亲酗酒、家暴的家庭里长大,他的性格里刻下了深深的叛逆和对抗。

16岁那年,他再也无法忍受家里的氛围,选择了离家出走,独自闯荡社会,最困难的时候,他翻过垃圾桶找饭吃,住在最阴湿的地下室里,却从没想过向家里低头。

正是这股不服输的狠劲,让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戴饶,也是这股劲,把他推上了中戏的舞台,然而,这种在逆境中磨砺出的“叛逆”,就像一把双刃剑。

在他籍籍无名时,它是向上爬的动力;可当他功成名就后,它就成了对抗规则的凶器,他对“成功”产生了深刻的误解,以为粉丝的追捧就是能力的证明,以为流量的光环就是永恒的护身符。

他不知道,或者说他假装不知道,流量是潮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他把“顶风作案”当作“个性”,把“对抗规则”看作“硬气”时,命运的判词,早已在他的童年写下了第一笔。

著名影视制片人谭飞曾评价:“流量是双刃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杨烁的案例是所有年轻演员的警钟。”这句话,精准地预言了杨烁后来的路,也点出了他悲剧的核心:德与位的严重错配。

如果他的人生没有遇到戴饶,又会是怎样的剧本,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却让人不禁唏嘘。

从绯闻到罢演的自我毁灭

如果说天价片酬是引爆点,那么“顶风作案”三部曲,就是他一步步走向深渊的清晰轨迹。

第一部曲,是暧昧的绯闻。在《欢乐颂》发布会现场,他从背后抱住已有家室的刘涛,闭眼亲吻对方发丝,动作亲密得让所有嘉宾目瞪口呆。

虽然双方以“默契好友”回应,但这没有理清的绯闻,成了他形象崩塌的第一道裂痕,第二部曲,是8700万的傲慢。在行业规则面前,他选择了最硬气也最愚蠢的对抗,彻底点燃了公众的怒火。

第三部曲,是综艺中的“暴露”。在《爸爸去哪儿》中,他对7岁的儿子实施“军训式管理”,在高原上面对孩子的高反,依然厉声斥责,冰冷得让人不寒而栗。

这三部曲,一部比一部致命,将他辛苦建立的“好男人”人设彻底碾碎,也把他推向了舆论的对立面,流量如潮水,来了,也终会退去。口碑如土壤,毁了,就再也长不出参天大树。

与杨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位“叔圈顶流”邓超,同样在事业上风生水起,邓超却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敬畏规则,珍惜羽毛,用作品和专业能力说话。

如今,邓超不仅事业长青,还成功主持了金鸡奖颁奖典礼,这才是对他能力和情商的最好证明,一个在浪尖上舞蹈,一个在深海里航行,五年后,两人的境遇已是天差地别。

寒风中独自凋零

当口碑崩塌,资本和平台是最先撤退的,它们比谁都更懂得趋利避害,曾经排队等候他的男主角剧本,如今都对他避之不及;那些曾经纷至沓来的代言,也纷纷宣布解约。

他主演的网剧《梦想城》播出后,豆瓣评分惨不忍睹,观众直呼“演技油腻,全程端着架子”,即便是后来参演了《大江大河》这样的好作品,他的戏份也被大幅度删减,仿佛在刻意抹去他的存在。

失去口碑的艺人,就像失去土壤的植物,无论曾经的根系(流量)多么发达,一旦脱离了观众认可的土壤,枯萎是唯一的结局。

为了维持生计,这位昔日的“国民老公”不得不放下身段,走进了直播间,开始面对弹幕上“滚出娱乐圈”的冰冷嘲讽,他试图找补,他想要翻身,可观众并不买账,评论区里永远充斥着对他过往的审判。

娱乐圈从来不缺新人,失去口碑的艺人,就像被潮水抛弃的贝壳,只能在沙滩上慢慢风干,镜头前的他,努力挤出笑容,可弹幕上那些“滚出去”的字眼,像无数根针,扎在那个曾经被粉丝捧上神坛的男人心上。

市场的反馈冰冷而直接,但更深层的原因,藏在他过往的每一个选择里,他或许也曾害怕,也曾想过回头,但性格的惯性和流量的幻觉,让他踩下了油门而不是刹车。

结语

杨烁的悲剧,始于对成功的误解,毁于对规则的漠视。每一个顶风作業者,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埋雷。

流量退潮后,市场终将回归理性。失去口碑的艺人,就像失去土壤的植物,枯萎是唯一的结局,如果你拥有他所拥有的一切,你会如何选择?答案,或许就藏在你每一个微小的决定里。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