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间上瘾的关系,就这一种

娱乐 2025-11-25 18:09:24

最近,综艺《再见爱人5》一经播出,路行、邓莎这对夫妻就处于风口浪尖之中。

节目中,邓莎抱怨婚姻长期处于“丧偶式”状态,两人甚至到了即使见面都不怎么说话的程度。

夫妻俩18岁的年龄差,让彼此的人生处于不同的节奏。

为了不打扰对方的生活,两人基本处于半分居的状态,路行平时住在公司附近,周末才会回家。

尽管每周碰面机会很有限,他们微信聊天频次也很低,每周发消息不超过1条。

来源:综艺《再见爱人第五季》

即使到家两人也不怎么聊天,每天的说话时间都不超过12分钟;

连12岁的儿子大麟子都看出了这个家的问题:你们不吵架,但也不说话。

这样毫无情感流动的婚姻,让身处其中的邓莎感到绝望、窒息。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人的婚姻逐渐变得相顾无言,沉默无声。

邓莎、路行的失语婚姻

并非个例,很多人到中年的婚姻,都已进入精疲力竭的阶段。

很多人说,老夫老妻没有话说很正常。

但真的正常吗?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建立一段关系,一定是有能量的相互流动,当一段婚姻已经走到无话可说的地步,那么就离终点不远了。

毕竟,漫长的婚姻里,新鲜感会退却,容颜会老去。

支撑这段关系走下去的,不是惊天动地的爱情,恰恰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细水长流的“分享欲”

分享欲的本质,是情感确认

分享欲,是亲密关系里最高级的浪漫,也是枯燥人生里最长情的告白。

面对喜欢的人,每个人都有抑制不住的分享时刻,比如:

我看到一朵好看的云,第一时间拍给你;

今天被领导批评了,好郁闷,好想被你安慰;

这个段子笑死我了,你快看。

每一次的用心分享,都是一次情感确认:

“邀请你进入我的世界,成为最重要的见证人。”

最近,翻看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书信集,被两人之间旺盛的分享欲深深打动。

在他们的往来信件里,大到哲学感悟,小到日常琐事,他们都能在分享中收获共鸣和启发。

读到罗素的思想哲学,他会激动地跟李银河讨论彼此想法;

想到一个巧妙的小说构思,他会迫不及待地让李银河给出建议。

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就分享日常见闻:

“今天我上班,路上看到一棵奇怪的树,树冠那么大,像一朵蘑菇云。

“我站在树下看了好久,想着你要是在就好了。”

即使没做什么事,也不耽误分享:

“今天我又写了点什么,写了又改,改了自己还不满意,你来看看好不好?”

最珍贵的是,王小波在信件中畅所欲言,无所不谈,而李银河总能接住他的所思所想,并给予自己的理解和回应。

两人就在一封封信件的来往中,更加确认彼此就是此生要找的灵魂伴侣。

亲密关系里,高质量的分享与回应,构建了一个健康的“情感循环系统”。

我抛出的球,你总能接住;我说的话,你都理解并抛回来,这个过程本身,就会让人产生巨大的愉悦感和安全感,让人不禁想要靠近。

更重要的是,成年以后,我们可能不会像孩子一样有事就说,面对外部世界,我们会表演、会伪装,我们内心的小孩却依然渴望被看见和回应。

好的伴侣,是我们可以安放”内心小孩“的对象。

他们会理解你、接纳你、包容你,在彼此的分享、回应里建立共鸣和连接,人与人之间长久的亲密和信任,便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分享欲为何会消失?

人与人之间的爱意是流动的,分享欲也是。

电影《花束般的恋爱》里,男女主第一次见面时,仿佛在这个世界发现了另一个自己。

他们穿着同款小白鞋,喜欢同一个导演的电影,连日常习惯也很相似,都喜欢用电影票当书签。

两人之间也有聊不完的话题,从喜欢的书籍、电影,到曾经看过的展览,甚至有些别人无法理解的观点,他们也表示很有共鸣。

来源:电影《花束般的恋爱》

有一刻,他们觉得找到了此生最懂自己的人,两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恋人。

随着毕业季来临,两个年轻人开始面临找工作、买房、结婚的现实压力。女孩由于生活优渥,依旧保持读书时的习惯;男孩则每天为工作努力加班,四处奔波,两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出现错位

女孩分享给男友出差路上看的书,被丢在汽车的后备厢,曾经一起催更的漫画,男孩早已不知剧情走向。

两个人的家里,从以前的欢声笑语,到彼此各忙各的,到最后再也无话可说。

当我们陷入热恋,情感浓度达到峰值,此时的分享欲是最高的,即使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忍不住分享给对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感的流转,人与人之间的倾诉欲逐渐减退,甚至最后偃旗息鼓。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分享欲,到底是怎么消失的呢?以下三点,很多人都在亲密关系里踩雷:

来源:电影《花束般的恋爱》

①消极反应,让人选择沉默

刚认识时,人们往往都喜欢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随着了解的加深,彼此性格中的弱点就会逐渐显露。

你说“喜欢大海”,他说“大海淹死过人”;

你说想要美美出片,他说美照全靠p图。

如此种种,聊天中的扫兴让原本的好心情荡然无存,也让人瞬间失去沟通的欲望。

跟这样的人聊天,过不了多久就会想要远离。

②单方面分享,最终浇灭热情

成年人的散场,多数是从敷衍地回应开始的。

你热情地跟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想让对方以这种方式参与自己的生活,然而对方永远只有“嗯,啊,哦”,或者干脆毫无反应。

分享欲是靠回应延续的,当你一次次地主动分享,换来的是对方如同铜墙铁壁般的冷漠,既无法被穿透,也收不到回应。

人的热情就这样被一次次浇灭,最终心灰意冷。

③生活的压力,让人无奈失语

人到中年,很多夫妻活成了纯粹的“生活合伙人”,话题只剩下孩子、房贷、水电费。

那些属于两人之间的 “无用”和“幼稚”的分享被生活的重量挤压殆尽,生活变成搭伙过日子,没有了往日的情感互动。

但其实,柴米油盐的生活也有诗意。

所谓的“新鲜感”和“有话说”,不是找一个永远都能聊得来的人,而是一起去创造更多的话题。

分享欲,是一段关系的内在生命力,当一段感情逐渐无话可说,那便是散场的开始。

如何重建让人上瘾的分享欲

关于分享欲,有一个真相是:

无论再炽烈的关系,都会面临逐渐失去分享欲的可能。

当我们跟一个人的关系到达情感的峰值之后,身体分泌的荷尔蒙便会回归均值状态,表达的欲望就会随之减少。

而分享欲的消退,在某种程度上是关系能量的晴雨表。

那么,如何让进入关系平淡期的两人,依旧保持源源不断的分享欲,这就需要我们拥有经营关系的智慧。

观察身边那些仍旧热恋的中年夫妻,发现以下几个共同点:

①创造两人“分享时刻”

每天无论多忙,都空出一段时间,要么下班的路上,要么睡前10分钟,两个人不谈家务琐事,只聊一个开心的瞬间和一个糟心的瞬间。

保持每天固定分享的仪式感,持续的情感流动,才能让情感链接始终不间断。

②永远做对方的“捧场王”

最好的关系,两人不仅是亲密的爱人,还是互相打气的战友。

学会接收和回应对方的分享,多共情对方的处境,尽量少讲道理。

比如,当对方分享烦恼时,先说共情的话如“你真不容易”“你一定很难过”,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你应该”。

很多时候,对方要的并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伴侣的一句肯定和接纳,以及无论何时都会站在一起的偏爱和底气。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