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原创话剧《星空里的歌者》在首都师范大学演出

娱乐 2025-11-25 21:47:52

11月23日晚,北京初冬渐浓的寒意丝毫未能阻挡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涌动的热流,来自成都锦江区的残健融合原创话剧《星空里的歌者》,在此铺展开一幅关于梦想与爱的画卷。

作为锦江区重点打造的残健融合文艺作品,自去年10月以来,《星空里的歌者》已完成近20场演出,感动10万余名观众。

▲演出现场

+

+

舞台绽放光彩

一场跨越时空的“追梦之歌”

《星空里的歌者》以唐焱追逐歌手梦想的真实经历为蓝本,通过两对跨越时空的追梦人故事,展现其因梦想而相遇、因坚持而蜕变,最终登上歌者舞台成就炽热梦想的人生故事。

演出中,残障伙伴饰演的咖啡师,用真诚表演传递对生活的热爱;专业演员以细腻演技接住情绪节奏,与残障伙伴对手戏自然流畅,道具、灯光与音乐的精妙配合让观众全程沉浸。

谢幕环节还出现温情一幕:唐焱的母亲惊喜登台,给儿子带来坚定的鼓励。“老妈,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唱歌。老妈,我爱你!”随后,母子二人紧紧相拥,用爱温暖了整个初冬的剧场。

▲演出现场

据悉,为让更多观众感受到这部话剧的魅力,表演团队在下午面向学生群体进行过一次表演。两场演出,从午后到夜晚,让这份来自成都锦江的温暖与感动一直在剧场流淌,让更多观众也通过艺术的表达理解残健融合理念。演出结束后,剧组还随即举办了观后交流会,就演出艺术呈现、残健融合主题表达等内容与专家及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

+

从成都锦江到北京

47人奔赴千里之外的舞台

这场成功演出背后,是47名演职人员及台前幕后各方近一年来的精心筹备。

“请大家再检查一遍,确认道具、服装有没有遗漏?”时间倒回11月21日上午7点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星空里的歌者》领队曹迎的声音穿透清晨的薄雾,唤醒了刚集合的剧组众人。他们中既有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演员,也有“星空里”咖啡馆的残障伙伴,还有高校大学生。身后的30余个行李箱,不仅装着整部话剧的道具、服装、舞美设备,更装着大家跨越千里的逐梦初心。

▲演出现场

虽然已经表演过多次,但此次北京之行,对唐焱来说意义非凡。“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很激动,也希望更多人能看到我们的故事。”唐焱笑着告诉记者。为了呈现最佳效果,剧组抵达北京后便马不停蹄投入紧张的彩排。“希望通过这部话剧,用积极的方式展现我们残疾人朋友的光芒。”舞台上的歌声成为唐焱逐梦路上最真挚的告白。

+

+

残健融合传递温度

让每个生命的光芒都能被看见

据了解,作为锦江区重点打造的残健融合文艺作品,自去年10月以来,《星空里的歌者》已完成近20场演出,感动10万余名观众。而这一场场演出的背后正是锦江区深耕残健融合事业的长久坚持。

▲演出现场

该剧导演李蔷,还有一个身份——锦江区助残文艺大使。她告诉记者,打造这部话剧的初衷,就是想打破社会对残障群体的刻板印象,让每个生命的独特光芒都能在舞台上被看见、被尊重。

“锦江区‘星空里’咖啡馆为残障伙伴打造了一个温暖大家庭,其本身就是锦江区残健融合的实践窗口,而唐焱追逐音乐梦想的经历,让我萌生了将这个故事搬上舞台的想法。在四川省、成都市及锦江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这个想法迅速落地生根。”李蔷回忆起打造话剧的历程。锦江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残联积极协调多方资源,积极整合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人民艺术剧院等专业力量,同时坚持“残健共演”的创作理念,让残障伙伴从故事的主角变为舞台的主角。

“近年来,我们持续发力创新就业服务、深化科技助残赋能、推动残健双向融合,精心构建‘锦爱伙伴’品牌矩阵,扎实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残疾群体实现自我价值,让扶残助残的文明新风融入城市发展各方面、浸润城市每一处。”锦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民生之基,《星空里的歌者》是锦江区残健融合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锦江区公共文化事业和公益助残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丨吕佳羽

图据受访单位

成都发布编辑丨杜颖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一品科技易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