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龙身”起 舞出新气韵

娱乐 2024-08-25 11:27:13

家家户户涌出家门,争相目睹人龙舞演出盛况。邓建青摄

夜幕低垂,“树麻龙”伴行队伍悄然点燃火把。张鹏飞摄

人龙浩荡出发,穿梭于街巷之间。张鹏飞摄

人龙队伍疾步如飞,展现出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张鹏飞摄

“树麻龙”领舞者携龙珠领航,“龙头”及“龙身”紧随起舞。张鹏飞摄

少年头戴龙冠,将化身人龙舞的“龙头”。张鹏飞摄

“树麻龙”伴行队伍身着统一服饰,人数达数百之众。邓建青摄

数百人手持火把,随着“树龙”的蜿蜒轨迹缓缓前行走街串巷,演绎着古老而神秘的龙之传说;数十村民手脚环环相扣,以人力之躯,模拟龙之形态,奔走起舞,展现出一种超越自然的力量与美感……中元节前后,在茂名市电白区树仔镇和旦场镇,树麻龙和人龙舞两项传统民俗活动如约上演,编织出一幅幅动人心魄的视觉盛宴。

这些祭祀仪式经历百年传承,深受当地群众欢迎。每年活动期间,街道两旁,观演的群众层层叠叠,将巷口巷尾围得水泄不通,到处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而其作为地方文化传承的载体,跨越时空舞动至今,不仅依然满载着对幸福与好运的深切祈愿,也舞出新气韵,成为村民群众团结协作的极致体现,化身家庭、宗亲、人群紧紧联结的桥梁。

●邓建青

以树为龙将家家户户团结起来

8月17日(农历七月十四),夜幕降临,茂名市电白区树仔镇圩街上人潮涌涌。伴随着鼓角齐鸣,树龙翻腾游弋,人群走街串巷,火光与夜色交相辉映,仿佛是在绘制一幅流动的龙舞画卷。

这是树仔圩一年一度的传统民俗活动——“树麻龙”,其来历有一段颇为久远的民间说法。传说百年以前有邪神作恶,村民不堪其扰就到当地武圣宫禀告关公,后来关公上书天庭,天庭派了青龙下凡赶走邪神。树仔人感恩青龙,又认为木旺树仔,于是便用树枝续成龙身,代指青龙。而人们舞动树龙,便成了祭祀祖先和消灾驱邪的民俗,也表达对事事顺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求。

经历多年承传,这场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几乎每年都会在农历七月十四当天举行,成为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的集体节庆活动。活动中,天地间被火光照亮,树麻龙舞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参与者都感受到了自己与家庭、宗亲、地方文化之间血脉相连的紧密联系。

“树麻龙”分为龙珠、龙头、龙身、龙尾,舞龙人一般由15人组成,另外还有随龙而行的伴走队伍。舞龙时,领舞者在最前面舞起龙头,龙头随之游动,中间十余人手持由树枝和红绳相连组成的龙身、龙尾紧随其后。其他伴走的村民则跟随簇拥前行。

“游龙”正式开始,领舞者携龙珠领航,“龙头”及“龙身”紧随其后。他们踏着激昂而和谐的鼓点,逐一穿越圩街的每一条巷弄,时而蜿蜒至村民宅前,以质朴的舞蹈语言,舞出树龙的精气神韵,舞动着对祖辈的敬意和对福气的期待。及至夜幕低垂,伴行的队伍悄然点燃火把,瞬间,夜空下树麻龙的身影被火焰映照得愈发威严壮丽,形成了一道道绚丽的轨迹。从高处俯瞰,整个场景仿佛被点燃了一般,宛如有一条真正的巨龙,在璀璨的火光中自由翱翔,腾跃翻转,其势不可挡,令人叹为观止。

唢呐声高亢激昂,鼓钹齐奏响彻云霄,年轻人洋溢着青春的活力,长者们则精神矍铄,满面红光。8月17日的夜晚,一支壮观的“树麻龙”队伍身着统一的青色服饰,浩浩荡荡地穿梭在树仔圩的街道上,人数达数百之众,蔚为壮观。而街道两旁,观演的群众层层叠叠,将巷口巷尾围得水泄不通,整个场景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热闹非凡。

“从一开始的几十个人,到现在的几百人,树麻龙的队伍人数一直都在增加。此外,树麻龙还要到树仔圩每家每户去表演,是一次全村人都参与进来的大事。”树仔村党委书记陈伟强介绍,每年“树麻龙”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大人、小孩均可参与,今年仅参演队伍人数就有300多人,广大乡贤在活动筹备、执行和举行各个阶段都给予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我感觉这场活动将树仔圩家家户户团结在了一起。”

“‘树麻龙’原本是村民自发组织的民俗活动,近些年经政府引导、乡贤支持,慢慢演变成集体性的节庆文化,也成为了群众团结、友爱、积极奋进的体现。”树仔镇党委委员梁晓聪表示,传统习俗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已根植于大家的内心,树仔镇在引导弘扬节日文化之余,也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推动民俗文化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人”“龙”融合呼朋唤友共叙桑梓情谊

一阵激昂的鼓声如雷鸣般响起,三条栩栩如生的“蛟龙”在隆隆鼓声中狂奔而来,它们并非真龙,而是由数十位村民携手构建的“人龙”……8月17日—19日,也就是农历七月十四至七月十六,在茂名市电白区旦场镇旦场村,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人龙”被唤醒,上演了一年一度的民俗文化狂欢。

这项独特的表演艺术,被称为“人龙舞”,它源自中国深厚的龙舞文化,其精髓在于“人”与“龙”的巧妙融合。顾名思义,人龙便是以人体环环相扣组合成一条龙。表演时,在领舞者的引领下,“人龙”随着鼓点节奏,时而蜿蜒盘旋,时而奔腾跳跃,展现出龙的威严与灵动。

组织者介绍,人龙舞在旦场村传承已有两百多年历史。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公开资料显示,人龙舞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据说,其雏形是村民分成两队人马,进行“水战”。“水战”时,大人站在水中,将小孩托在肩上,让小孩对打。前面的小孩被打倒,后面的小孩迅速补上继续战斗,直到有一队小孩被完全打倒为止。“人龙舞”便由此演变而来,成为特色民俗并承传至今。

如今,人龙舞已成为旦场村最为隆重的民俗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四至七月十六的晚上,旦场村多个村子都会分别舞起人龙,驱邪祈福。

8月18日晚,一阵激昂有力的鼓声骤然响起,人龙便被唤醒了。只见一位头戴龙冠的少年,英姿飒爽地跃上大人的肩头,化身为引领全场的“龙头”。紧随其后,十数位仰卧的少年手脚紧密相扣,构筑起蜿蜒曲折的“龙身”。数十位体格健壮的青年则如同坚实的“龙脚”,稳稳当当地将“龙身”扛起。一条“人龙”便在众人的团结协作下腾空而出。

人龙成形,立即吸引村民与游客的目光。许多人满怀虔诚,纷纷从“龙”身下方穿行而过,这是一种古老而庄重的仪式体验,更是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热切祈愿。

锣鼓声伴奏下,人龙在领舞者的引领下浩荡出发,穿梭于街巷之间,展开了一场“游龙”之舞。行进途中,人龙队伍时而行步如飞,伴随着响彻云霄的呐喊声,展现出排山倒海般的气势;时而悠然前行,仿佛在向人们传递着吉祥与力量。所经之处,总能听到阵阵清脆悦耳的鞭炮声响起,这是村民们表达祈福纳祥、驱邪避害的仪式感。

旦场村开发区教育路与滨河路的交会处,是人龙舞的盛装舞台。三条人龙自不同方向腾跃而来,转过街圩的主要道路,最终汇聚于此,共同演绎了一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的“三龙共舞”奇观,将氛围推向最高潮。

旦场村每一个角落似乎都沸腾起来。家家户户涌出家门,争相目睹演出盛况。众多游客慕名而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街道两旁,村民与游客肩并肩、层层叠叠,围得水泄不通。人龙的奔腾声、鞭炮声、锣鼓声与欢呼声交织成一片,构成了一曲激昂壮丽的乐章。演出结束以后,村里还会搭起戏台唱戏,不少人家里摆起筵席,邀请亲友共叙桑梓情谊。

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人龙舞生生不息,变成了集舞蹈、音乐、服饰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表演。2007年,人龙舞入选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人龙舞作为茂名竞演节目之一,登上第一季魅力中国城的舞台。这种跨越时空的连结,把现场气氛托上高潮,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