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走出国门,真诚的力量不分国界

娱乐 2024-08-25 16:25:54

刚上映三天,《热辣滚烫》就取得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豆瓣开分以后不降反升,连续涨到8.0分。

票房日冠和贺岁档总冠军,预测票房连续上涨,现在已经高达44亿。

刚过去的两天里,它又以1.1亿美元的周末票房,登顶了全球周末票房榜。

索尼影业买下了它的全球发行权,这可是索尼影业在中国大陆第一部未参与出品,却购买了全球发行权的电影,也是他们时隔9年再次全球发行的国产片。

这一连串的荣耀让我始料未及,毕竟,在电影上映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最吸引我的,是减重后始终不曾露面的导演贾玲。质量如何,似乎已经被藏在舆论背后了。

事实证明,这并不是为了电影宣传制造的噱头。

看完电影的每个人,都能被片中乐莹的转变所深深打动。我在朋友圈看到,普通观众看完影片的评价几乎都是:有后劲、贾玲真牛、看完哭得稀里哗啦...

也有人说:乐莹的经历就是我的真实经历,感同身受。

减重是有效的,而贾玲将身体力行的全情投入,作为表达的一部分,也同样是有效的。

她让整部电影以独特的真实力量,给人强烈的震撼,不但是全片叙事的一部分,也打破次元超越银幕,成了她真实人生的一部分。

电影上映之后,贾玲也终于露面了,参加了采访,聊了很多关于影片拍摄的幕后故事。

原来,《热辣滚烫》是一次激情创作,是贾玲从自身出发迸发出的表达欲,为了完成这个表达,她选择把自己变成故事的一环。

这个决定好比一场赌局,赌注就是自己。因为这其中最大的难度,就是贾玲能否坚持下去。

从第一次开机,直到杀青,贾玲总共经历了先增重40斤,再减重100斤。

为了完成这项漫长而艰苦的事业,电影需要多次开机,反反复复经历了五次。

这个过程光是想想,就极度痛苦,个中心酸只有经历过的人能懂。

所以,你看到片中的乐莹,走上拳击台,背上露出壁垒分明的块状肌肉,你会不由自主地去想象,电影之外她所经历的那些艰辛和汗水。

可能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相似的经历。

对抗食欲,对抗懒惰,坚持跑步,坚持训练,每个词汇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样样都是比登天还难。

乐莹坚持下来了,贾玲坚持下来了。

作为导演,她的创作无疑是成功的。因为戏里戏外的真实投入,给观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个空间里的观众,填补了电影的留白,以个人的理解与导演共同完成了创作。

所以,它带给人的震撼才能连绵不绝。

让人惊讶的是,贾玲在导演层面也比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一些镜头语言的运用明显经过了打磨,让人印象还是很深刻的。

描述乐莹转变之际,有一个很关键的长镜头,她慢慢走回家里,那个租来的南北通透的出租屋,从一层一直上到五层。过程中天气风云忽变,开始下起了雨。

这个全景固定长镜头,不但突出了乐莹心态的落寞、孤单,对于平衡电影整体节奏也起到了有效的作用。让人从前期的欢乐气氛中,随乐莹一起转换了情绪,对观众发出了一个即将转折的信号。

这个镜头的运用既巧妙,又充满着镜头美学。

还有乐莹在第一次上场比赛之前,与镜子中曾经的自己有了一次相见。

这个镜头既是艺术性的呈现,想必也是贾玲自己心路历程的表达。

她在采访中说,对自己感到非常的骄傲,经常对着镜子,给现在和从前的自己比大拇指。

从戏里照进现实,她将自己亲身感受到的那份,自己为自己加油打气,自己认可自己,自己爱自己的从容,搬进了电影里,并且用很有说服力的镜头表达出来。

两个乐莹相互凝视着,一起走完这条走廊,彼此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细腻的表达让观众很容易共情。

整部电影的核心就在于乐莹这个角色,乐莹的塑造能够成功,电影的表达就能够成功。

所以前期贾玲为乐莹增添了很多,让人非常能够共鸣的细节。

乐莹不擅长和人交流,常常受到伤害,所以把自己封闭起来。大学毕业之后就没怎么上过班,每天在家里逃避世界。

父母开了一个小超市,她也没做过太多,她的颓废、自暴自弃,就连亲妹妹都看不下去。

电影对于乐莹的生活状态刻画,下了很大的功夫。

她没有什么朋友,从来都不发朋友圈,反正发了也根本没人点赞,甚至可能她自己都不知道应该发什么。

她常常一觉睡到下午三四点,天色已经渐渐晚了,她拿出手机,没有电话,没有短信,没有任何一条信息,她像是个被世界遗忘的人。

她散步到家附近的网吧里,也不开机,仅仅只是坐着看别人玩游戏,她甚至都没有沉迷网络,她只是无所事事,不知道做什么,人生没有任何目的地。

这些细节非常符合当下一部分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可能不是所有人和乐莹一样,但我想,至少有一条能够戳中你。

但同时,乐莹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任由妹妹拿走她的房子,任由男友将她抛弃,任由闺蜜抢走她的男朋友,任由表妹将自己的伤疤当成哗众取宠的笑话。

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她都没有怨气,可能她也认为,没有谁可怨。

这么一个社恐、内耗、敏感的人,遭遇着世界上最大的恶意。

她缺爱,也渴望被爱。她发现拳击是个很好的运动,因为两个人给彼此一顿胖揍,最后还能抱在一起。

她曾经以为,只有对别人很好,才配被人拥抱。

这就是她,一个不停在讨好所有人,却只是渴望那么一点点温暖的乐莹。

她非常真实,让人心疼,也让人感同身受。

所以当昊坤对她有一点点不一样时,她把昊坤当做了人生的全部意义。

把昊坤的梦想,当成了自己的梦想。

把别人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份寄托是摇摇欲坠的危房,乐莹就遭遇了崩塌。

但对于乐莹来说,却不全是坏事,正是这样,她经历了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

她把自己完全打碎到血肉模糊,才有机会重塑了自己的血肉。

所以,减重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这只是乐莹打碎自己重新拼凑的一种方式。

她经历了寻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迎来了从头到脚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改变。

而乐莹的角色,与戏外贾玲的身影也逐渐重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乐莹读快了其实就是“玲”,某种程度上来说,乐莹这个角色其实就是贾玲对自身的投射。

所以,她必须用自己的改变去成全电影的表达,戏外的贾玲减重,照应到戏里乐莹的改变,电影的故事才变得真实可信。

这种真实,才是最能够打动人的,让无数见证这一切的观众都感到十二分的震撼,发自内心的为贾玲,为乐莹鼓掌。

我最喜欢的,是乐莹对于参加比赛、对于坚持打完全程的信念。

她的信念不是我要取得多大的成绩,不是我要活出个什么样去给谁看,她只是“想赢一次”而已。

这个想赢一次,说得是拳击吗?是,但也不是。

从前的乐莹,是彻头彻尾的鲁蛇,她在人生这条赛道上,从来没跑赢过任何人,最后也输了自己,彻底迷失。

所以,通过拳击,她一点一点找回生命的本真,找回自我,和生命真实的意义。

她肯定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因为她亲自伸出手,用巨大的力量将深陷泥淖的自己拉出深渊,这已经证明她所拥有的巨大力量。

本质上,这就是一部讲述人在困境中如何自救的电影。

想赢一次,是战胜自己,是赢过那个从来没有在乎自己,从来没有正视这一生一次的生命的自己。

我想,这也是无数人能够被乐莹打动的原因。

她用巨大的力量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有掌控自己人生的机会,我们从来都不是为了活给谁看。

不管努力还是摆烂,我们唯一需要对得起的人,只有自己。

乐莹从前渴望被人爱,可是经历了这一遭才发现,最应该爱自己的人,原来是自己。

我们觉得震撼,我们觉得燃,不只是为了那个减掉自身近一半重量的人,而是因为她身体力行的,将这份表达落到实处,让每一位观众都看到了这三个字的重量。

乐莹和贾玲让我们看到了,掌握自己的生命,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未来无限可能。

这就是爱自己。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