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外洗碗赚的钱比在国内多。”
她曾经是京剧界的领军人物,被梅兰芳誉为戏曲天才,观众们亲切地称她为“小常宝”。她出身于一个世代从事京剧艺术的家庭,初登舞台便在罗马大放异彩,然而,她却做出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1988年,齐淑芳带领三十余位演员赴美参加了一场神秘的演出,演出结束后,他们便直接留在了美国。直到二十多年后,她才再次回到美国。
齐淑芳不仅放弃了自己在国内辛苦打拼的事业,还毅然抛弃了丈夫龚国泰,转而投向另一位同行。
原以为她早已被美国自由的氛围所吸引,再也不会回来,然而,谁能料到,二十年后她竟然归国了,而且还堂而皇之地宣称,当年留在美国是为了传播中国的京剧文化。
这种说法显然无法让国人信服,齐淑芳和当时的演员在美国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会作出这样的决定?
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家
1942年,齐淑芳出生于一个京剧世家。她的嫂子张美娟是著名的京剧武旦,自齐淑芳年幼时起,嫂子便经常教她唱戏。
也许是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她从小就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十几岁时就已具备登台表演的能力。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看到舞台上她一边跳跃一边歌唱,欣喜若狂地握住她的手,激动地说道:“后起之秀!后起之秀!”
她不仅在京剧前辈面前展示了精湛的技艺,还曾在国家的重要领导人面前进行演出,其实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1959年,齐淑芳考入上海戏曲学院,在松雪芳的指导下继续深入学习京剧艺术,为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3年,齐淑芳一毕业便活跃于各大剧场演出,迅速声名鹊起,引起了众人的广泛关注。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下,京剧也即将迈出国门,齐淑芳奉命随上海京剧院和上海青年京剧团前往西欧进行演出。
他们在巴黎大剧院的首场演出引发了当地的极大轰动,连站票也瞬间被抢购一空,从此之后局势便愈演愈烈。
齐淑芳的名字已经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从那时起,她逐渐开始成为京剧界的领军人物。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原本是以她的嫂子为原型创作的《火凤凰》,最终却根据她的形象进行了改编。虽然她的外貌不如嫂子出众,但她的嗓音却无可挑剔。
1988年,齐淑芳已在国内京剧团担任要职,这时她接到了来自一位美籍华裔的邀请,前往美国演出。对她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好消息。
她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丈夫龚国泰。然而,龚国泰并不希望妻子为了这件事而四处奔波。尽管如此,他深知一旦妻子决定了什么,就很难改变她的决定。
当初追求妻子时,周围的人对我并不看好。毕竟,无论是在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实力上,我都不够突出。要不是得到齐淑芳的认可,我也许根本不会有幸成为京剧一姐的丈夫。
让龚国泰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别竟然长达20年,他们的婚姻也因此走向了终点。
出乎意料的选择
齐淑芳率领三十余名演员抵达美国后,当地民众便热情迎接他们的到来。这一场景令她感慨万分,脑海中立即萌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留在美国。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对国内人群的吸引力无疑非常强烈,甚至引发了“出国热”的浪潮,齐淑芳也积极参与其中。
1988年,齐淑芳带着演员们前往美国进行了一场神秘的演出。然而,回国的消息却迟迟未见,这引发了人们对其中原因的各种猜测。
有人认为他们是被美国胁迫的;也有说法称,演出只是个幌子,他们实际上是在为移民美国寻找借口……
齐淑芳的这个决定,让她自己在美国过得安静,但却连累了国内的家人,他们常常遭遇有人在家门口高喊“叛徒”、“卖国贼”等言辞的困扰。
黄国泰的境遇与此不同,他的痛苦更多来源于内心深处。毕竟妻子无故离去,甚至连一句话都没留下,这使得人们纷纷对他的境遇表示同情。
尽管他后来再婚了,但他也曾公开表示,这件事已成为他内心永远的伤痛。
齐淑芳刚抵达美国时,就深受其多元而开放的艺术氛围所吸引,立刻决定留在美国。然而,这也意味着她不得不舍弃在国内的家人、朋友和事业。
她只看到了美好的一面,却低估了在陌生的异国他乡发展全新外来文化的艰难。
京剧作为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并非表面的唱腔与技艺,而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齐淑芳很快遇到了困境。最初的兴奋感已经消散,美国人对这种外来文化完全失去了兴趣,他们即将面临温饱的问题。
在国内,他们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然而在国外,他们却不得不面对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这种困境让许多最初选择坚持的人最终默默地离开了。
齐淑芳已经走到了无法回头的地步,她清楚国内对她这次出行的各种猜测和议论,如果此时回国,恐怕只会遭受更严厉的谴责。
为了维持生计,她开始在餐馆刷盘子。当黄国泰得知此事时,心里十分疼惜,劝说妻子回国。然而,她一心要坚持,怎会轻易放弃!
曾经在国内被誉为“京剧一姐”的齐淑芳,如今竟在美国靠刷盘子谋生。这一消息传到了在美国出生的黄博文耳中,他决心伸出援手,帮助齐淑芳。
因此,美国举办了一场慈善晚会,旨在为京剧文化在美国的发展与推广筹集资金。齐淑芳不再受经济问题的困扰,开始全身心投入到京剧团的筹备与建设工作中。
在齐淑芳的领导下,他们的京剧团在美国的表现越来越出色,演出邀请频繁,知名度不断提升。
在2000年,她因创办“京剧艺术团”而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并获得了美国政府颁发的“终生成就奖”。
如今看到的结果,齐淑芳确实已经功成名就。当年她背弃祖国,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如今也收获了显著的成就。按理说,她回国时应当是衣锦还乡,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2008年,齐淑芳回到祖国探亲,见到年迈的母亲时,她哽咽着跪下,含泪道歉,忏悔这些年未曾回国探望母亲。
眼前的她让我久久不敢相认,毕竟二十年未见,她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
家里人并没有对她过多责怪,毕竟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依然坚持在京剧行业中,只要她一切安好,就没有其他要求。
在接受采访时,齐淑芳向媒体表示,她当初选择留在美国,是为了推广京剧文化,让全球都能爱上我们的国粹。
尽管许多人对她的这一说法持有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始终未曾离开京剧行业,一直坚守其中。
齐淑芳在京剧界的地位和价值有目共睹,她对京剧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几十年前,她默默地带着30名演员前往国外发展,这对国内的京剧事业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不过,幸运的是,这一损失换来了京剧在美国的繁荣绽放。
无论如何,齐淑芳确实将京剧带向了世界,并使其在异国他乡扎根发芽。这其中的艰难困苦是难以想象的。我们应该理性地对待这一过程,并尊重老一辈艺术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