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所有人都喜欢看的经典82版《西游记》,是这样拍成的

娱乐 2024-09-22 16:11:01

在中秋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手捧杨洁导演和摄像王崇秋一起合著的《敢问路在何方》一书来读,看到经典82版《西游记》拍摄背后的众多故事,真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原来,经典82版《西游记》的拍摄器材竟“土得掉渣”

“土得掉渣”也就罢了,关键还只有仅有一台摄像机。可就是这仅有的一台摄像机,硬是被王崇秋拍出了一个经典。

那摄像王崇秋到底是怎么拍的?

书中有一个让我看了忍不住笑出声的拍摄镜头分享给大家。

那是在拍《智激美猴王》里百花羞公主骑马追兔子的镜头,王崇秋扛着摄像机在前面追兔子,后面两个技术员抬着录像机和摄像助理抱着监视器跟着王崇秋跑,导演在最后面追监视器,中间一批人拉着线。跑过之后,大家都累得瘫倒在地,最后兔子不见了。

当看到这些文字,我的脑海里立马浮现出画面的时候,真的很让人忍俊不禁。可我知道,这样看起来很搞笑的事情,其实背后都是各种辛苦,甚至充满着危险。

比如,在拍摄唐僧给孙悟空取名“行者”时,有一组边走边跟的移动镜头,那时没有移动轨道,王崇秋就扛着机器站在一辆大巴车门的踏板上,而司机师傅开着车慢慢带着他移动,才拍完了这组移动动作。

在拍摄《官封弼马温》里一场“天河牧马”的戏时,王崇秋因扛着机器拍摄,被马蝇叮咬时,一动不敢动。结果拍完下来,身上全都是血点点,由此还导致了他内分泌失调,得了白癜风。

整个《西游记》的拍摄过程中,剧组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的情况真的很多很多。可最后都被他们一个一个克服了下来,并完成得特别漂亮。

就好像王崇秋所经验到的那样,因为摄像机摄录机器不一体的缘故,他们在拍摄时变换一次角度非常的麻烦。

他时常要登梯子,蹲树上,爬房顶,趟水里拍摄,还自制“升降机”“跷跷板”,用尽各种办法来实现一个“活”字,从而实现各种角度的“千变万化”。

原来,导演82版《西游记》的是一位奇女子

我真的从未想过《西游记》会是一个女子导演的。

她叫杨洁,从只是纯粹的喜欢小说,写短篇小说,到学文学,以及参军当演员,再到文艺部,到最后当导演拍电视剧,她整个人似乎都是为拍摄《西游记》而生。

她在拍摄《西游记》前25集时是53岁;拍摄续集时,她已经是70岁的人了。杨洁的整个后半生,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西游记》拍摄的拼搏之中。

而杨洁最初的梦想,就是要拍摄出一个既优美,又神奇;既通俗,又高雅;既忠实于原著,又慎于翻新的《西游记》

带着这个初心,她从接受拍摄《西游记》的任务起,就已经有了“不辜负领导信任并为自己争气的勇气”和“要以唐僧取经的精神去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

之后,便开始干了起来。

从组建精干的选景班子,到选角,再到组建拍摄班子,最后到开拍,这整个拍摄过程,可谓是荆棘遍地,状况不断。

他们为寻找一个又一个需要的景点而千里奔走,不顾风雨,不理炎寒,也勇闯险地。他们也为每找到一个一个合适拍摄的景点而感到欣喜雀跃。

在选角方面,杨洁坚持自己物色,以做到最好最适合。

拍摄的过程中,杨洁导演的第一场戏就拍了整整23个小时。

由于开拍的时间定在7月,这时正酷热当头,再加上几千瓦的灯光照射,演员们的衣服都是湿透的。尤其是苦了那些需要戴面具的演员,比如孙悟空、猪八戒。

可想而知,在《西游记》历时6年的拍摄中,整个剧组要历经多少艰辛和未知的困难。纵使拍摄条件如此恶劣和有限,剧组没有一个人有半点抱怨和退缩,反而更是一门心思的想要把戏拍好。

人们都说导演是一个剧组的灵魂。

说的真是一点不错,杨洁就是《西游记》剧组的灵魂。演员和剧组人员在她的带领下,以非常有限的资金、道具和演员阵容,打造出了一部世界经典。

写在最后

有网友曾留言说,《西游记》剧组人员不畏艰辛万苦,踏遍中国大好河山,为全国人民奉献了一部永远无法超越的经典电视剧。

是的,真的很经典,并且它不只是在中国是经典,在海外也是经典。《西游记》还曾多次作为国礼送出。

《敢问路在何方》一书中,杨洁导演和摄像王崇秋详细记录了《西游记》的整个拍摄历程,有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读一读。

最后,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团团圆圆!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