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片马边境派出所积极探索服务群众新路径,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高尚的为民服务精神,用心点亮群众幸福的底色。
“这么远的路,没想到你们会上门帮忙报考,服务真是太到家啦,谢谢你们!”8月2日,家住古浪村的胡某从民警江志行手里接过成功报名成人大专的手机,笑意写在他的脸上。
为了提升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实现人生价值的胡某,了解到成人大专入学相对简单,社会认可度也高,就想报考提升学历。可怎么报名成人大专成了胡某的烦心事。走访中获悉此情况的民警江志行,秒变“教师”,将助考服务前移到群众家中,上门开展报名服务,进行手把手指导,为胡某申请学历提升“把脉问诊”,指导胡某如何通过微信网上申请和资料审核,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普先生的母亲是一名高龄老人,因年纪过大行动不便,加之路途遥远,过期已久的身份证未能及时补办。民警在入户走访中获悉此情况后,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给所领导,所领导及时安排户籍民警上门为老人采集人像、办理证件。用时一周的时间,普奶奶的“麻烦”就被解决。
在片四河,这样的例子并非少数,不少村民在一次次暖心、贴心的服务中提升幸福感。“送证上门”服务只是片马边境派出所“为民、便民、利民”改革举措的一个缩影。
“家和万事兴,大哥你以后少饮酒,不要动不动就拿家里的东西出气,再怎么样,也不能打人呀。阿叔,您也要多理解孩子的不易。”
7月29日,片马边境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片马村一男子喝酒以后在家闹事,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往现场。经了解,阿某长期在家待业,当天午饭过后,儿子阿某对父亲说话的言语非常不满,俩人随即发生争执。面对经济、家庭双重压力,阿某拿酒解压,酒后打砸家里的餐具、桌椅等物品,更借着酒劲大胆的和父亲打闹,搞得整个家鸡犬不宁,其母亲无奈之下报警求助,希望民警能帮忙劝劝儿子。
办案民警考虑到该案的特殊性,随即对父子两人分别做调解工作,特别是对阿某从家庭伦理道德方面入手,给其做了耐心的调解工作,阿某也毫不遮掩地向民警倾诉内心深处的种种心酸,民警耐心疏导阿某“一瞬间的崩溃”。经过大量的思想工作,阿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愿意改正,请求父亲的原谅。其父看到儿子真诚的道歉,最终表示原谅,两人和好如初。看着为自己的家事奔波劳累的民警,阿某内心满是感激和愧疚。
“幸福感”这个带着生活气息的词汇,承载着沉甸甸的民意份量,也成为检验派出所工作的重要标准。下一步,片马边境派出所将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充分发挥救助群众、窗口服务、入户走访等职能作用,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来源:怒江州泸水市片马镇片马边境派出所
通讯员:和莎、李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