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省份之间的“串门”,不仅联络感情,更重要的是串出“真经与合作”。
4月18日至19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省长周乃翔率山东党政代表团到江苏学习考察。
两天时间里,代表团一行围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等方面,先后到南京、苏州两座城市部分企业、工业园区、实验室学习发展经验。
在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同题共答之下,鲁苏此番亦是突破发展瓶颈的主动之举。
编辑/冯亚楠
审校/庄建成
国家战略的实现,往往需要各个主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而跨省“串门”,强化跨区域协同,一个重要的指向就是推动国家战略落细、落地、落好。
在交流座谈会上,林武提到了关于与江苏加强联动的六个在,其中排在第一的便是在落实国家战略上加强对接。
江苏处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交汇区域,而山东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且地脚上两省相邻,若加强协同对接,对区域协同发展所起到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是显著的。
以此为共识,两省在服务国家战略下寻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将有助于了解各自的产业重点,避免重复,形成互补,同时还可扎实补短补弱。
基于此,江苏也给予了积极的回应。一方面,出席相关活动的领导同样都是高规格;另一方面,无论是企业还是实验室,抑或是产业园区等考察对象,都是最有分量与特色的。
林武表示,我们要学习江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生态保护、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等经验做法。
对于山东来说,缺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毕竟考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此次出访,两座城市六个点位,也透露出山东的需求。
一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去年以来,这个热词不断升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省在谋划。
紫金山实验室是江苏省和南京市重点打造的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科研平台,自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已系统攻克未来网络关键核心技术群,毫米波相控阵、光载太赫兹等6G研究领跑全球。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紫金山实验室院士团队主持研究的全球首张确定性网络,在济南发布并启动运行。
在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代表团一行察看神经与肿瘤药物等研发、生产情况,在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业在关键技术、主要产品、医疗机器人等方面情况,在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听取了企业在高技术产品检测设备的生产、研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情况介绍。
从这三家企业可以看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而江苏所拥有的科技基础优势与产业基础优势,使其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这恰是山东需要努力的方向。
要知道,此前山东更多地依赖于传统的资源和要素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的速度。而相比之下,江苏更注重创新和转型升级,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提及此,信长星指出,将着眼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与山东共筑优势。
二是产业园区。
在苏州,山东代表团考察了苏州工业园区,了解园区规划和重点产业布局建设情况,察看园区创新成果展示,学习苏州与新加坡共建工业园区的先进经验。
作为中国与外国政府合作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成立30年来,累计吸引外资项目5000多个,实际使用外资超400亿美元,孕育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科技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于山东而言,要想推动产业从“碎片式”向“集群式”发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发挥好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是必要也是必须。
三是绿色低碳。
作为一家以领先的绿色低碳零碳科技主导创新发展的全球化创新型领先企业,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绿色能源开发运营、碳中和、新能源产品业务以及硅材料、锂材料、碳材料、集成电路核心材料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落地成果。
锚定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近年来山东开启了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之路。
但不可忽视的是,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山东将难以改变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纺织、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主导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要想将国家赋予的绿色低碳转型落到实处,山东就必须以数字变革新赛道引领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江苏、山东两省各有优势、各具特色,有着良好合作基础和广阔发展空间。”
两天的考察期,代表团密集穿梭在南京苏州两城之间,切身感受着江苏经济脉搏的跳动。接下来山东要做的,就是化经验为实干,因地制宜做好江苏之行的后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