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雷建鸿 钟瑕
秋意渐浓,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的集仕广场上却热气腾腾。9月29日,农历八月初八,东坑镇东坑村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几位村民提着自家晾晒的笋干、菌菇,兴冲冲地走向集市的电商直播区——“家门口就能把山货卖出去,以前想都不敢想。”不远处的共富+服务“双市集”同样熙熙攘攘,医保办理、法律咨询、公益理发等一站式服务摊位前围满了各族群众。这个浙西南山区的民族乡镇,正以“红绿金”三色融合执笔,悄然绘就一幅民族共富的新图景。
红色引领:凝聚畲乡团结心
东坑镇作为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工作重点乡镇,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在这里,红色基因与畲族忠勇文化交织共鸣,形成独特的民族团结氛围。“通过重走红军路,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先辈的忠勇精神。”今年刚参加完红色研学的大学生王倩感慨道。东坑镇创新推出的“民族团结+”主题党日活动,包含参观畲族革命历史展览馆、聆听“忠勇堂”红色故事、观看红色情景剧等环节,已吸引100余批次研学团队前来体验。
畲医药展示馆内,馆长雷建光正为参观者讲解各种畲药的功效。“我们收集制作了800多个畲药标本,这里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阵地,更是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该馆已被评为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成为展现各民族共有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重要窗口。
绿色产业:架起民族连心桥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是东坑镇绿色发展的核心路径。依托“果香、茶香、药香”三大特色产业群,这个山区小镇培育了9家“石榴红”共富基地,推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均增幅超28%。
桃源村的水果基地里,果香四溢。“以前我们种的水果卖不出好价钱,现在通过农旅融合,游客自己来采摘,价格翻了一番。”果农陈大伯边说边将刚采摘的桃子装箱。基地联结当地种植户100余人,成功打造全县规模最大的水果综合基地。
图:桃园村水果种植基地
东坑镇深度整合区域资源,推出白鹤咸菜民俗体验、桃源水果采摘等特色线路,创新打造“乡村下午茶”文旅IP。今年以来接待游客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00余万元。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共富成果。
金色服务:铺就民生幸福路
“共富+服务‘双市集’开到了家门口,就业质询、法律咨询都不用跑县里了。”东坑村村民雷大姐对便民服务赞不绝口。东坑镇深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推出共富+服务“双市集”,将公共服务下沉搬到群众市集上,今年已开展活动24场,服务群众1.2万人次。
在破解养老难题方面,东坑镇持续做优“山区助老·幸福小屋”品牌。通过“集中助餐+上门送餐”模式和多元筹
资机制,以可持续方式破解山区老人就餐难题,累计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超1万人次。
“吃饭问题解决了,生活更有盼头了。”独居的畲族老人蓝大爷每天都能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这一暖心做法还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点赞报道,成为民族地区民生服务的金色名片。
图:东坑镇杨斜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
三色交融:绘就共富新图景
“红绿金”三色融合的发展路径,让东坑镇结出累累硕果。2024年全镇10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19万元,同比增长41%,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东坑镇,红色基因铸牢了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绿色产业打通了共同富裕的经济脉络,金色服务夯实了民生保障的坚实基础。三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
“我们要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实实在在感受到共同富裕的成果。”东坑镇党委书记叶伟表示。
夜幕降临,东坑镇集仕广场上响起欢快的广场舞曲,各族群欢声笑语交织成一幅生动的民族团结画卷。这个浙西南山区的畲族小镇,正用“红绿金”三色绘就民族乡村共富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