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形成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

资讯 2024-04-28 20:02:30

原标题:北京将形成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

“天龙三号”、“朱雀二号”、“引力一号”、“谷神星一号”、“力箭二号”、双曲线三号运载火箭(SQX-3)、“航天宏图一号”卫星……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常设展的商业航天板块,天兵科技、蓝箭航天、东方空间、星河动力、中科宇航、星际荣耀、航天宏图等多家商业航空科技企业的展品集体亮相。

按照北京市公布的计划,到2028年,北京商业航天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能级明显提升。“南箭北星”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深化,将建成两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和若干特色产业园,壮大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

“力箭二号”明年首飞

昨日,在中关村展示中心,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多家商业航天公司展示的最新“火箭”“卫星”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商业火箭公司就像是快递公司一样,“接单”后把卫星精准送到指定目的地。商业火箭公司最关心的是如何安全、低成本地完成运输任务。已获融资13轮、估值近18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航天头部企业天兵科技,其创始人兼董事长康永来表示,“商业火箭本质上就是运输工具,现在的核心,就是把火箭做得规模更大一点,通过工业化的手段降低成本,做到大批量、低成本、高可靠。”天龙3号火箭对外提供的商业发射服务价格比目前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的价格低30%到50%。天龙3号火箭的发动机采用3D打印制造,使发动机的零部件数量减少了50%,制造周期缩短了70%,制造价格降低了50%。

“观众看到的力箭系列运载火箭,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已连续三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将37颗卫星共3.5吨载荷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率100%,已正式迈入航班化发射服务阶段,2024年计划实施5次发射任务。”中科宇航工作人员介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和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一起中标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低成本运输方案。用我们的力箭二号运载火箭发射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低成本货运飞船,预计将于2025年首飞。”

展台上的双曲线三号运载火箭(SQX-3)是一款可重复使用的液体运载火箭。星际荣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未来星座组网、空间站货物运输等高频次、大规模太空运输需求,该火箭通过牵制释放、一子级回收多次重复使用,全箭级故障诊断及健康监测、在线重构等技术途径实现高可靠、低成本、批量大、大运力和快速发射。

此次展出的引力系列运载火箭是1:15模型。“引力一号”最大的亮点是2024年1月在海上首飞成功,它创造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载能力最大民营火箭等多项纪录。它还是我们国家现在海上发射的最大一款火箭。东方空间工作人员介绍,“‘引力一号’整体实现了我国的固体运载火箭和海上火箭发射技术的突破和提升。今年的重点在‘引力二号’运载火箭定位为一款可回收的火箭,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在22吨左右,将进一步支持我们国家的太空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

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作为新增长引擎之一,“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商业航天”是具有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效益和长周期的特点。

目前,商业航天产业链大概分为上游制造、中游发射、下游应用与运营。根据相关智库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自2015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至2024年,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特别是今年,在各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布局之下,预计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将突破2.3万亿元。

从企业数量来看,去年我国商业航天领域新增企业数量为113272家,同比2022年的87844家,增长了28.95%。在这其中,有43%为火箭制造企业,35%为卫星制造企业。

从发射次数来看,2023年民营火箭企业共发射13次,2022年为5次,同比增长160%;而在发射成功率方面,民营企业成功入轨12次,占我国总发射任务的18%左右。

一系列支持计划将发布

2023年我国民营火箭企业的13次商业发射,全部来自北京。2024年1月公布的《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指出,到2028年,北京商业航天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能级明显提升。

面向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础研究不断加强,形成一批原始创新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在全国率先实现可重复使用火箭入轨回收复飞,形成低成本高可靠星箭产品研制能力和大规模星座建设运营能力。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引进和培育5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0家。“南箭北星”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深化,建成两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和若干特色产业园,壮大商业航天千亿级产业集群。

亦庄正在建设商业航天特色园区,构建星箭一体化、通导遥深度融合、空天地信息一体化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到2028年,将形成商业航天500亿级产业集群;再用5年时间,发展成为“千企联动、千星入轨、千亿营收”的商业航天创新集群,努力建成中国商业航天聚集发展主阵地、世界航天产业创新新地标。

而海淀区作为北京市“南箭北星”产业布局中“北星”主要承载区,现有商业航天领域企业及机构近200家,头部企业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轨运营商业卫星近百颗,占据国内近三分之一,已初步形成涵盖卫星研制、地面站与终端设备、卫星测控、卫星运营、“通导遥”应用等除火箭发射外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航天技术实力和产业资源处于全国领先。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雄安空天产业创新论坛上,雄安星际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仕明介绍说,雄安新区重点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未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在这里聚集,商业机会和发展潜力很大。该公司的小型货运飞船已完成研制,准备年内首飞;大型可重复使用载人/载货飞船和多型遥感卫星已设计完,正在备产。未来人类往返地球与太空的工具,商业飞船将承担载客和载货功能。作为承载平台,商业飞船还将承担太空试验平台和太空工厂等功能。

另据了解,在202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还将宣布一系列支持商业航天的计划,包括启动创新研究院和开放平台伙伴计划,推动商业航天企业和高校院共同创建创新研究院,开展商业星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星座高质量建设,加速实现商业闭环。

文/本报记者蔺丽爽统筹/余美英

声明:资讯来源于网络,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投诉
最新文章
深视网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009096号

商务投诉盛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