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检察机关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包括依法惩治恶意欠薪、对困难劳动者依法支持起诉、开展检察公益诉讼等。
今年2月,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围绕重点人群及民生热点确立了11项行动重点,其中第一项重点内容就是进一步加强劳动者特别是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将以发布此次典型案例为契机,深入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积极参与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加强对民事、行政审判和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不断加强民生司法保障。
依法严惩恶意欠薪
近年来,检察机关持续加大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办理力度,依法严惩恶意欠薪行为,不断加强能动履职,最大程度保障劳动者及时足额拿到工资,保障最基本的民生底线。
该负责人称,全国检察机关通过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强化立案监督等方式依法履行检察办案职能,聚焦打击“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报酬”等恶意欠薪行为,有效发挥刑罚的惩治和震慑作用。
2024年1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对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经责令支付仍拒不支付的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260件、264人,依法受理审查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799件、936人,依法提起公诉222件、240人。
各级检察机关主动加强联系,与公安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督促公安机关立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47件53人,有效避免和纠正有案不移、有案不立、立而不侦、拖延懈怠侦查等问题的发生。
全力做好追赃挽损工作,保障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酬优先、及时、足额支付。2024年1至3月,检察环节共追讨欠薪2700余万元。
避免引发新的次生矛盾
实践中,因后疫情时代经济缓慢回升等因素影响,一些小微企业因经营遇到严重困难而导致欠薪情况时有发生。
在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案件、帮助劳动者追欠挽损的同时,检察机关注重把握好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劳动报酬与恶意欠薪的界限,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真诚认罪悔罪、尽力足额补救支付劳动报酬的,依法从宽处理,最大程度减少因涉罪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进而更好维护劳动者薪酬权益,避免引发新的次生矛盾。
对于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欠薪数额未达法定追诉标准的,或并非属于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的恶意欠薪行为的,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检察机关准确把握审查逮捕条件,及时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对符合逮捕条件、确有逮捕必要的依法批准逮捕,对不符合逮捕条件,没有逮捕必要的,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
2024年1至3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无逮捕必要不捕161人。对犯罪嫌疑人(单位)真诚认罪悔罪、尽力足额补救支付劳动报酬、及时开展企业合规整治的,依法作出不诉决定317件392人。
劳动领域矛盾纠纷多发
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检察机关受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类的劳动争议案件1400余件,其中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130余件,提出抗诉近30件;受理的涉劳动争议支持起诉案件1.4万余件,对此检察机关支持起诉7400余件,其中涉及农民工的6300余件。
该负责人介绍,结合检察机关办案实际来看,劳动争议案件反映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用人单位执行劳动权益保障制度不到位,劳动领域矛盾纠纷多发。从检察机关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类型来看,确认劳动关系、追索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社会保险四类纠纷的比重达73.5%,有关用人单位在用工管理、薪资支付、社会保险缴纳、妇女“三期”权益保障、职业病患者工伤认定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二是农民工欠薪问题时有发生,劳动监管措施落实不够有力的情况较为突出。从检察机关受理的大量涉农民工讨薪案件看,农民工特殊工资支付制度并未充分落实,事后处罚效果不佳等问题依然存在。
三是新业态就业人员法律地位不清,社会保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新业态就业人员与平台企业就确认劳动关系、工伤待遇、医疗待遇等劳动领域纠纷频发,新业态领域用工、非劳动用工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等需进一步规范。
下一步,全国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做实做优支持起诉工作,持续加强支持农民工讨薪起诉工作,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领域依法稳妥探索支持起诉。
2024年1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劳动者权益保障领域公益诉讼161件。
该负责人介绍,检察机关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如,针对灵活就业的外卖骑手等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新问题,江苏省昆山市检察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推动有序清退个体工商户、拓宽工会入会渠道、完善城市配套服务设施等,构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立体模式。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