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5月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发布最新决定,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5%至5.25%之间不变,符合市场主流预期,这是自2023年7月加息以来第七次暂停加息。
美联储同时宣布将从6月1日起,将每月被动缩减600亿美元国债放缓至每月250亿美元;同时维持每月350亿美元MBS(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减持目标不变,并将超过该上限的本金支付重新投资于美国国债。这一决策在放缓缩表的时间和幅度上都略超出主流预期。
同时,美联储决定维持其他政策利率:将存款准备金利率维持在5.4%;将隔夜回购利率维持在5.5%;将隔夜逆回购利率维持在5.3%;将一级信贷利率维持在5.5%。
美联储放缓缩表并非货币政策的方向性信号
关于放缓缩表,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团队认为,此前较多市场观点认为美联储会在6月会议正式宣布放缓缩表;国债缩表速度将放缓至每月300亿美元,因此这一决策在放缓缩表的时间和幅度上都略超出主流预期。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静静指出,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已暗示过本次将讨论放缓缩表,因此6月放缓缩表基本符合预期,预计缩表结束前较难推进降息。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指出,考虑到美联储的缩表主要通过减少到期再投资的方式开展,由于MBS的实际到期量较小,因此2023年下半年以来每月的平均缩表量仅为166亿美元。考虑到这一情况,本次调整过后缩表实际速度相较此前下降约46%。在缩表终点方面,本月美联储并未对缩表终点进行明确指引,后续仍需重点观测美联储表态。
此外,鲍威尔在会后记者问答中指出“货币政策的核心工具是利率政策,数量工具的调整不应被视为货币政策的方向性信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美联储前期表态相印证,缩表的调整更多是针对隔夜逆回购、银行准备金等流动性问题,利率政策的调整才更明确反映美联储对通胀的态度。
不过国泰君安海外宏观研究团队认为,鲍威尔表示,放缓缩表主要是考虑到减少货币政策的限制性,但同时与利率政策又是两个不同的路径,放缓缩表与保持利率在高位并不矛盾。从这个角度而言,市场本身将放缓缩表作为降息的前奏,目前而言似乎也有些难以自圆其说。
市场对美联储态度的解读偏鸽派
议息会议后,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的“美联储观察(FedWatch)”工具显示,市场预期7月美联储大概率不降息,9月降息概率为42.6%,较前值的38.1%有所回升,11月首次降息概率42.9%,仍为最大概率情景。
对于美联储态度,市场人士总体解读为中性偏鸽。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认为美联储会加;今年以来通胀数据超预期回升,导致美联储需要更长时间来证明通胀回落的可持续性;此外不认为现在经济有滞胀风险,未来通胀仍会回落。
与此对应,鲍威尔给出的三条货币政策路径均不包括加息:一是若通胀持续高位,则美联储不降息;二是若通胀开始下降则美联储降息;三是若就业市场(失业率)超预期走弱则美联储降息。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陈嘉荔指出,美联储对通胀的表述有所变化,背景是前期主要通胀指标均出现典型的黏性特征。对于美联储而言,一季度通胀从回落变徘徊,导致加降息政策区间转换需要更长的观测窗口。目前尚未有证据显示通胀下行周期已经破坏或“二次通胀”已经形成,这是美联储和鲍威尔并未转鹰的原因。
浙商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整体来看,本次议息会议鲍威尔立场偏鸽,包括较为明确的排除加息可能性和提出重点聚焦劳动力市场,但通胀的巨大不确定性使得其未来的实际政策路径未必能匹配其鸽派立场,年内降息的概率仍然较低。
财通证券宏观经济陈兴团队指出,综合来看,高通胀和强就业或使得美联储短期内继续维持高利率。目前美国经济虽然仍具韧性,但在高限制性利率环境下,居民信用卡贷款利率仍在历史新高,短期内企业投资热情或受到抑制,消费和投资增速或趋于放缓,叠加近期中小银行风险有所暴露,年内降息仍是大概率事件。鉴于未来经济或将继续趋缓,预计降息或有可能在三季度。
钟正生团队认为,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波动仍可能引发资产价格的波动。美债方面,预计二季度10年美债利率波动中枢处于4.6%的较高水平。如果市场降息预期继续下降至0,10年美债利率上限可能拓宽至接近5%。
美股方面,二季度波动和调整风险仍偏高。当10年美债利率超过4.3%时,标普500指数的风险溢价水平高于0.5个百分点,美股调整压力客观上升。美元方面,预计美元指数仍将偏强。美国经济较强与通胀黏性,赋予美联储不急于降息的底气,支撑美元指数维持较高水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晓翀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