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青春气息更加浓郁。
陈列着1919年《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的展台前人头攒动。“李大钊把这期《新青年》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并发表自己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纪念馆“金牌讲解员”李博宁带领参观者回顾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历史。
听到此处,北京大学博士生刘歌行有些激动。“北大是五四运动策源地,青年节这天,在党的诞生地再次看到《新青年》,历史在心里更加生动起来,更能感受到‘新青年’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拿着纪念馆发放的《当新青年“遇见”马克思——探寻初心之旅3.0》小报,27岁的党员王晓旭在展厅中寻找答案。“小报上有一些互动问题,参观后基本都能答上。”王晓旭在青岛工作,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中共一大纪念馆是她和朋友此次上海行的第一站。“能感受到一种进步的力量,看到百年前的青年人救国救民,我们现在也在各行各业努力着,朝气蓬勃。”
初二学生郭翰聪跟着父母从吉林长春到上海旅游。在学校学了中国近代史,眼前的展陈让“觉醒年代”更加具象起来。
展厅里还有不少年轻志愿者。华东理工大学大一学生王雯忻是第四次来服务了,她起了个大早,乘坐早上6点半的班车,为的是赶上纪念馆8点整的升旗。“这是我给自己的青年节仪式感。看着五星红旗升起,真的很自豪。”早上9点,王雯忻正式开始自己的引导服务。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纪念馆,是李博宁十分熟悉的景象。“作为‘90后’青年讲解员,希望通过我的传播,让红色基因薪火永续。”
纪念馆西侧,中共一大会址门前人来人往,新天地商圈繁华时尚。看到专题展“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文物史料专题展”的海报,刘歌行和父亲刘源有共同的感触:“伟大飞跃,不仅是理论上的,红色起点和新时代的时尚街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