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也遭遇了被假冒的烦恼?日前,著名法学教授罗翔在其微信公众号“罗翔说刑法”上发布文章《海外诈骗和一则声明》,提醒海外留学的朋友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并提到自己被假冒发言。
他在文章中说,“每天都有很多人给我发来各种文章,说你又说这个了,又说那个了,涉猎很丰富啊。现在不仅教导人知道做人,甚至如何做女人,还教导如何育儿、养狗、炒股、炒楼,感觉就没有你不知道的领域。我是有苦说不出。很多话都不是我说的……”
其实,名人名言被仿造早就是一种流行现象。从以前的鲁迅、张爱玲等,到这些年一些具备流量的公众人物,如余华、马斯克、莫言等都是被重点仿冒的对象。不过,如今连罗翔也深陷这种被仿冒的“有苦说不出”的尴尬之中,危害性可能更大。
一来,他是以一个向公众普法的大学法学教授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线的,很多人甚至将他看作是法律权威;二来,他所遭遇的情况,还不只是言论上被各种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更涉及个人身份被冒充用于违法犯罪了。如在文章中,罗翔就披露了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很多人打着我的名义招摇撞骗,有人说是我助理,接受他人案件咨询,收取高额咨询费……
很显然,这样的做法已大大突破了言语上的傍名人、虚构名人名言做嘴替的层面,其不仅冒犯和伤害了罗翔本人,而且还可能借用假罗翔之口歪曲法律的原意,破坏法律的尊严,造成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这一情况还反映出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那就是过去名人名言被仿冒,可能目的相对“单纯”,如增加文章和说理的可信度、权威性,甚至有一些仅仅属于误传、误用。但是当下一些名人名言乃至名人的身份被大量仿冒,明显是多了更现实的利益驱动。
比如,靠傍名人来吸粉引流,甚至是实施一些见不得光的勾当,有着鲜明的利益链特征。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现象是,近几年各类仿冒名人账号的现象层出不穷,典型如大量“假靳东”账号被批量生产,赚取了不少经济利益。
不夸张地说,仿冒名人,无论是言论观点上习惯借名人之口一用,还是利用名人身份搞诈骗,已成为当前互联网流量生产的一种新套路,甚至可以说成为一种割韭菜模式。
尽管白岩松、莫言、靳东等人都曾公开打假,但从效果看并不明显,相关的仿冒行为还是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可以想见,此次罗翔公开打假,或许能对一些仿冒者产生警示,也有助于让部分网友提高防骗警惕,但关键问题还在于如何从根本上迫使“假罗翔”和“假罗翔观点”不敢轻举妄动,明显收敛。
因此,要彻底改变这种不良之风、终结这种畸形的流量套路,平台方面强化把关可说是责无旁贷。如在账号资质审核、流量分发等方面,都应该有专门的管理,从源头遏制这类靠仿冒名人来攫取流量的操作,真正提升流量生态质量。
要知道,很多的仿冒行为往往是打擦边球,且数量巨大,单靠个人走法律途径维权其实是很难的,这也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敢于走这条流量捷径的原因所在。据此,端正平台方面的流量导向,就更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