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制度的完善,人们受教育的程度的提高,现在社会的犯罪率相比之前已经低了非常多。但是无论怎么样,还是有那些法律意识非常淡薄的人会进行犯罪。在这些有关罪犯的判决中,最重的一项就是死刑。能够被判处死刑的人都是犯了非常严重的罪,很多时候都是剥夺了别人的生命,或者贩卖毒品才会被执行死刑。但是被判处死刑的人最后真的会死吗?其实不然,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判决,这是什么意思?很多人都觉得就是让罪犯先用两年时间安排一下后事,或者享受人生最后的时光。
“死缓”2年,是两年后执行死刑的意思吗?其实我们一直都想错了,这些被判处死缓的人,在两年后又很大的可能不会死。他们在缓期执行的两年时间中,会继续待在监狱,根据他们在狱中的表现来决定他们最终的判决结果。如果在这两年的事件中积极接受劳动改造,没有犯下新的罪行,那么最后死刑就会变成无期徒刑。被判处无期徒刑也不应要蹲一辈子的大牢,如果在服刑期间,如果表现优异的话,最后无期徒刑就会变成有期徒刑,也就获得了减刑的机会。
虽然在变成有期徒刑之后可以继续减刑,但是最少的还是需要服刑25年的,当然这个减刑的权利只有一般情形下的罪犯可以获得。如果罪行牵扯到了人命,法院就会对减刑做出限制,想要获得减刑的条件会更加的苛刻。如果是因为贪污受贿被判处死缓的,那么转为无期徒刑之后,永远不能获得减刑,得蹲一辈子大牢。但是如果在缓刑期间表现的非常优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那么在缓刑结束后就会直接变成25年的有期徒刑,当然这个难度非常的高,普通的死刑犯就不要想了。
但是如果在缓刑期间依旧执迷不悟,继续犯罪的话,那就不好意思了,肯定是要执行死刑的。毕竟中国有句古话良言难劝该死鬼,慈悲不度自绝人,真的要作死那是拦不住的。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为什么这些死刑犯最后能够逃出生天,这对那些受害者来说不是非常的不公平吗。其实国家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不是所有的罪犯都有死缓的机会,如果是真的罪大恶极的人,肯定是立刻执行死刑的。
死缓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法律制度,主要针对的是那些虽然应该判处死刑,但是非常想要悔过的贪污犯或者盗窃犯,如果真的牵扯上了人命,一般是不会判处死刑的。这些人没牵扯到人命,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悔改,国家也是愿意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且现在世界上普遍认为对于死刑应该慎重使用,我国一直以来也都是采用“少杀慎杀”的政策,死缓就能很好的起到分化犯人的作用,将处决罪犯的数量尽可能的减少。
而且死缓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减少错杀的发生。因为谁都不可能一辈子不犯错误,如果没哟缓刑,那么本来罪不至死的人被误判死刑之后,根本没有办法为自己伸冤。这也是我国尊重人权的体现,如果犯人在缓刑期间,找到了能够为自己洗脱罪名的证据,那么我国也会给他机会进行申诉。很多人认为国外废除取消死刑,就没有办法威慑那些罪犯了,其实不然。因为没有死刑,国外很多判决年限可以长达几百年。像我国这种能够无期转有期的还可以不断减刑,在有生之年看到出去的希望,国外那种判决一百多年、几百年的罪犯等待他们的只有一辈子的牢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