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方霞
6月5日,在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生态环境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共同揭晓了2024年“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先进典型名单。其中,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的“小豚大爱”公益项目入选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长江江豚,天生的“微笑精灵”,中国特有,长江中仅存的水生哺乳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是长江的旗舰物种,也是长江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性物种。江豚数量的多少,预示着长江生态系统的好坏。
作为一家以长江大保护为宗旨的公益组织,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在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发起“小豚大爱”公益项目,以长江大保护为主题,以江豚为纽带,通过小额资助带动文化创意发展的方式,构建公众参与长江大保护新平台,共同建设美丽中国。该项目通过机制创新,以共创、共建、共赢的新模式,累计投入公益资金近千万元,培育和支持长江流域60多家社会组织开展了90多个江豚影像创作、文创周边开发、科学调研等项目,开展了1000多场自然科普教育活动,带动超50万人次的公众参与。
江豚保护主题沙画
“小豚大爱”项目积极联动公益伙伴,通过小额项目资金资助,用动漫电影和文创产品等手法,讲述江豚等旗舰物种的故事,吸引公众认识江豚,关注长江生态系统,参与长江大保护。
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已有湖北、安徽、北京、湖南、江苏、上海、江西、四川、浙江等长江流域10多个省市的60多家社会组织,围绕江豚保护开展共创,江豚文创、动漫系列产品异彩纷呈。例如,项目开发非遗“植物敲染+鱼拓”、非遗皮影“光影江豚”等文创产品,在弘扬非遗技术同时,让公众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保护长江的意义。项目在武汉开展的《原乡江豚 绿色长江》百幅江豚壁画创作,打造了城市空间景观地标,既宣传了环保理念又提升了城市形象。2023年,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启动“长江生态数字保护”计划,借助数字力量和平台,通过“内容演绎+媒介扩散”触达链接,呼吁更多人关注参与,为长江生态保护作出更多贡献。
保护江豚主题活动
项目还在江西湖口、湖北武汉等多地举办江豚文创公益市集,联合当地政府、媒体、腾讯公益、阿里巴巴公益宝贝等,拍摄江豚纪录片、动画片、宣传片等,带动超亿人次观看。2024年1月20日,由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提供公益支持的全国首部长江生态主题动漫电影《江豚·风时舞》正式上映,引起各界关注。
保护江豚也离不开科普宣教,项目围绕“保护”这一主题打造“留住长江的微笑”等公益宣传活动品牌,在地铁、核心商圈开展江豚影像公益展等活动,共建“江豚学校”,开发“我们生活在长江”生态科普系列课程、《中华鲟长江旅行日记》《长江江豚和中华鲟手绘课本》等绘本书籍,联合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举办长江大保护全国征文、文创比赛、联合长江日报开展长江精灵主题绘画创作活动,举办“全民自然课堂”“约会长江”等品牌自然教育活动1000余场,走进近百所小学、初中和高校,线上线下带动超50万公众参与,凝聚起江豚保护宣传、江豚文化创意、长江环保宣传、公益活动组织的公众合力。
江豚保护主题活动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供图)
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依托“小豚大爱”项目,以公益创投的方式,对参与项目的公益伙伴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开展长江伙伴营、工作坊等培训,不断提升伙伴自我造血的能力,陪伴伙伴成长,在实现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壮大了长江流域环保社会组织的力量。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还联合江西湖口县设立“长江大保护湖口长江江豚保护公益基金”,联动当地的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长江大保护。
“小豚大爱”项目的实施,也为江豚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23年2月28日,在农业农村部介绍“中国渔政亮剑2022”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及长江十年禁渔阶段性成效新闻发布会上,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数据正式发布,长江江豚数量有所回升,最新的种群数量为1249头,其中,长江干流约595头、鄱阳湖约492头、洞庭湖约162头。与2017年1012头相比,5年数量增加23.42%,年均增长率为4.3%。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