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随着暑期的到来,研学游市场再次迎来旺季。在高需求推动订单量同比上涨的同时,产品多样化、定制化,乃至“另类化”也成为今年的行业趋势。与此同时,关于“研学游市场鱼龙混杂”“选项目如同‘开盲盒’”“游不好、学不到”等评价成为社交媒体上常见的“吐槽”。有哪些“另类”的研学游产品?又有哪些痛点需注意?《环球时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眼花缭乱”的选择多了
“8月文昌将发射二次火箭!”在各大旅游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去参观火箭发射基地,或在发射所在地组织观礼、见证火箭发射这样“小众”的体验已经被包装成了研学产品。许多研学游机构会在介绍中称,参与研学的青少年不仅能够获得难以忘怀的航天观礼体验,更能获得由活动主办方颁发的研学证书。
“火箭研学团”是官方合作性质吗?宇航神州科普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一些与火箭发射基地相关的研学活动由第三方机构来运营,组织方是发射基地授权的单位,在火箭发射观礼、参观航天基地等保障方面会提供地接的全方面服务。而活动颁发的航天研学证书则为“纪念性质”。
与此同时,另一种以竞赛为主线,穿插研学日程的旅游产品也受到家长的青睐。与传统的研学游相比,这类研学游产品目标更明确、更注重对学习成果的检验。《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除了常规的参观院校、游览当地人文名胜之外,老师是这类备赛交流研学游产品的亮点。研学机构会格外强调教师的成就和背景。
孩子刚上初中的彭达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她正在考虑要不要给孩子报这类研学团。一方面,她认为这类研学团相比走走看看听讲座的研学团更有效果;但另一方面,她也担心这类研学团会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
中国旅游协会营销分会副会长王琢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研学游在今年暑假,逐渐形成大众型与细分型并举的格局,折射出研学游巨大的市场需求与精准的小众要求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在大量需求的刺激下,入局研学旅游的主体从早期的旅行社、教培机构,开始朝多元化发展。此外,初创企业、上市主体的加入与布局,让研学旅游产品选择变得更加眼花缭乱。
藏着哪些“坑”
近年来,中国研学游市场整体发展迅速。艾媒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2026年,中国研学游市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22亿元。截至2023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超过1600个,研学企业3万多家。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传统研学游产品可能因为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等原因而面临挑战。各家研学企业和旅行机构纷纷推出创新产品,其价格也水涨船高。一些消费者开始质疑其价格与价值是否成正比:价格更贵,教育价值和体验质量也相应提升了吗?
以记者前期调查的“火箭观礼研学”为例,产品销售平台上价格参差不齐,有的“一日游”价格约为400元,有的“私家团”价格在2000元左右,还有号称行程更丰富、观感体验更好的“航天亲子研学营”,价格直逼5000元。记者点进不同价位的产品主页发现,研学内容大同小异,基本都是以观礼和科普为主。价格稍便宜的一般在距离发射地点3-6公里不等的居民楼、公共海滩等地观礼,贵一些的则声称可以安排正规观礼点。
在社交媒体上,不乏一些吐槽的声音。有网友表示,旅行社安排的专家讲座“全程念稿,与观众毫无交流”。有网友称研学团主办方发放的证书和科普手册有错别字。还有网友表示,一些旅行社宣传说安排在离发射点很近的居民楼,实则观看效果不佳,且这些居民楼大多是自建房,不是符合建筑设计安全的观礼场地,几十人聚集在居民楼顶的小平台观礼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对此王琢认为,研学旅行或者通常说的研学游,最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旅行活动,其中的教学目的是核心诉求,能否在旅行中得到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才是其中的“含金量”。“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不少旅游产品披上研学外衣,充斥研学游市场,这种鱼龙混杂的问题的确时有发生,也让不少家长选择完研学游产品,且孩子行程完成后,有交了‘智商税’的感受。”王琢表示。
“出海交流”“反向研学”
寒暑假期间,出国到海外参加研学是不少家庭的选择。《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英国对海外来访的学生们提供的研学教育旅行通常更倾向于以博物馆教育、名人文化、名校游为载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英国文化的熏陶。此外,英国还会针对低龄学生开展插班生项目,为海外青少年提供真实的英式课堂学生体验。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研学“出海”之外,不少海外华人也开始策划“反向研学”。定居美国的赵昕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出生在国外,希望通过“反向研学”送孩子回国接触了解中华文化。在北京的一周,她的孩子跟随老师学习汉语拼音、汉字书写,感受语言的韵律和魅力;亲身体验绘制京剧脸谱等非遗技艺,体验传统文化的精妙与深邃;走进北京的胡同,感受城市的脉动,“这样的经历不仅是学习语言的课堂,更是孩子们锻炼能力、开阔视野的舞台”。
王琢告诉记者,很多选择“反向研学”的都是海外华人的“移三代”。根据入境旅行社的调研发现,一般海外华人中第一代移民大多有强烈的愿望将第三代子女送回国,在国内旅游熟悉中华文化。王琢称,这种现象为入境旅游提供了新的商机,也推动了入境旅游线路产品的更新和提质升级,“更重要的,这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