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被誉为“地球的冰箱”,因为北极常年覆盖着雪和破碎的冰块,而终年覆盖着雪和冰的北极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态平衡系统,在春夏两季,北极上空的气温会迅速升高,从而导致北极地区冰雪的融化。
然而,从2007年开始,北极地区融化的速度开始大幅度提升,在2012年,北极地区甚至融化了近50%的冰块。
于是,一时间,包括我们在内,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陷入到对北极大规模融化的担忧中,因为北极融化会导致海平面急速上涨,从而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胁。
不仅如此,科学家还对北极大规模融化后会将人类赶向“末日”这种预测进行了进一步的辩证。
在他们看来,北极低温高寒的环境不仅能够保护地球上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还能够将地球上的大量甲烷气体封存起来,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甲烷的直接释放,也间接的遏制了全球气温的提升。
然而,一旦北极地区大规模融化,那么甲烷则有可能会随着北极的地表温度升高,而被释放出来,从而导致全球气温疯狂飙升。
对于这一点,大部分人都非常的担忧,因为在全球气温疯狂飙升之后,地球上会有更多的地区会变成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从而导致地球上的动植物资源的减少,同时还会直接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容易生病。
当这些人惊呼北极“冰层融化”会导致甲烷等温室气体随之被释放,地球气温飙升的同时,北极的动植物生存环境也会受到重大影响的时候,我们是否曾想过,人类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
又或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北极地区中的甲烷气体?
科学家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后发现,原来,人类并不是影响第一大甲烷的原因。
在经过地球的上一次冰川期之后,冰川融化后流进北极大陆上形成了巨大的冰川湖泊。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一部分巨大的冰川湖泊由于地壳板块的活跃,从而发生了位移和断裂,从而形成了大小不等的裂缝。
然而,当这些裂缝被形成后,一部分甲烷被封存在了裂缝下方,因此这些裂缝就成为了巨大的“甲烷冰洞”。
在最近的一次钻取程序中,科学家们发现或许会有1.4万吨的甲烷气体分布在北极地区的甲烷冰洞中,而这部分甲烷气体也被人们称为是“休眠甲烷”。
由于这些甲烷分布在大约1500个甲烷冰洞中,因此一旦这1500个甲烷冰洞中的甲烷气体全都被释放出来,那么全球气温将会暴涨20℃以上等于普通水热量的两倍,从而导致全球气温持续上涨。
同时,由于气温上涨,会导致地球大气圈中大量的水汽变成云团,在云团遮挡太阳光之后,其反射和吸收都会对地球的温度进行调控,从而在一段时间内,大气温度会被稳定在30℃以上。
一旦地表温度上涨到30℃以上的话,许多动植物都会因为适应环境的问题而灭绝,从而导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骤减。
第六次大灭绝。
随着地球上生活种类的不断增加,生物生存环境也面临着着百川归海的境地。
然而,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对地球的影响不断的放大,导致全球各地的气温都在不断攀升,从而导致地球上有大量的生物都面临着适应环境的问题,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许多生物就会因为自身的先天条件问题而灭绝。
久而久之,适应环境而导致生物数量减少的过程就被人类祸害因素放大,从而在上世纪,科学家们注意到地球上的生物数量正在急剧下降,而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最根本的原因。
正是因为发现了生物数量在下降的情况,于是科学家们就号召起人们保护环境。
在因此之后的一段时间中,人们对环境的保护的意识有了一定的增长,于是地球上的生物数量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然而在21世纪初期,科学家们又发现,地球上的生物数量正在再次下降。
正是在这个时候,科学家们将注意力放到了全球气温上面,从而发现全球气温在不断上升,这种上升趋势在北极的气温上最为明显。
于是,科学家们就将注意力放到了北极的冰层上,此时,人类发现北极越来越多的冰块和雪开始融化,于是科学家们就对北极的冰层进行了一番探索,没想到探索过程中却发现了巨大的“休眠甲烷”。
在2008年,商品价格飞涨原油价格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因为油价飞涨而心怀不满。
并且在欧美国家,有一部分动荡不安的人们就按照当时的社会情况,对政府进行要挟,在未受到任何回应的情况之下,他们就组建起来进行各种游行活动。
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要求降低油价。
然而在这个时候,为了对他们进行惩罚,政府部门就公开的谴责说:“如果你们不停止污染各种环境,那么不仅油价会上涨,同时地球上的各种灾难会让你们后悔不已的。
我们且不说有没有大规模的灾难会来临,只说温室效应在这里,就能看出我们对未来环境的影响。
一旦全球气温上升,就会导致大气环流的改变,从而影响全球大气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分布改变势必会对农业和生态造成一定的伤害,而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未来。
为了能够保证地球环境的持续稳定,大家不妨从自身做起,从尽可能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遏制温室效应。”
随着新闻从各个渠道传播出来,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逐步的发酵,大部分人开始反思自身行为,有的人甚至下定决心要尽可能的保护环境。
然而就有一部分人对此不闻不问,随着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信息上,人们又对这件事情忘得差不多了。
而这一系列的问题就是导致我们和我们所生存的环境之间出现巨大鸿沟的缘故。
人类似乎对地球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温馨”解释。
这种“温馨”的解释实际上就是:人类能够通过各种手段改变环境,而且这不仅是一个科技问题,还是一个“奇迹”。
当科技不断进步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环境的空间就越来越大,而人类的自由性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释放。
然而,实际上,人类对自由的定义是一种局限,这种局限就是我们的行为不能够影响别人。
然而地球上的动植物同样也是有自由的,他们的生存环境就是自由的,只是我们往往认为动植物没有知觉,因此我们可以为所欲为。
然而科学家们的一些研究表明,动植物对环境是很适应的,而有知觉的动植物则可以主动的调整他们的生活方式来往适应环境。
然而这仅仅只是小部分有知觉的动植物,绝大多数的动植物都是没有知觉或是没有完全的知觉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动植物在环境有大范围的变化的时候,就会选择被动的适应,而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许多动植物都会死亡。
没有了动植物的环境,我们这个地球就是一片死寂,没有生命的星球。
近年来,地球上的各种动植物都在感受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他们或是主动的适应环境,或是被动的的被环境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大量的物种数量在减少,还有一些适应环境的物种数量在增加。
然而这些数量的增加,大部分是因为这些物种之间有互相依存的关系。
当有一种物种数量增加的时候,他们会对其他物种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从而对物种的数量进行稳定。
但是很多物种在环境中存在的数量都是稳定的,一旦数量多起来的时候,就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好影响,从而导致其他物种的数量减少,这种情况就导致地球上变得越发单调。
因此,我们仅仅只是在探索这个星球的过程中,学习到的是如何适应这个星球的生物,而动植物也在不断的被适应检验着,而人类则应该正视自己的脆弱,从而尽可能的保护生态环境。